京a8888888是谁的车「京n88888是谁的车」

Time:2023-03-16 16:16:04Source:

如今的买车族越来越多,而马路上的川流不息的车流往往让人不由得驻足观看,除了看车的品牌是否是价值不菲的豪车,另外就是车牌号。

对于不了解车的人而言,车牌只是一串具有法律效应的数字,但对于有些车主们而言,它们是地位与金钱的象征,尤其是8与6。

在中国人的眼中,吉利好运是行事的前提,因此大数字一般是车主们买车后希望摇到的数字。但是,要想拿到心仪的车牌号,并非轻而易举。

图源网络

因为摇号不仅靠运气,还靠财力与地位。比如拥有京88888的车主李晓华,始终备受外界瞩目。这都要得益于他的不俗身价。

不过,谁也没想到,这位被称为“北京首富”的男人,早年间却穷困潦倒。

工人家庭出来的苦命娃儿

1969年,北京的一处狭窄胡同里烟火缭绕,充斥着生活气息。突然,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如往日一般的忙碌。

李晓华

“爸,妈,你们就让我去吧,就当是锻炼身体,而且也能为家里减轻负担。”

“你知道北大荒那地方多么穷苦吗?你这么小,怎么受得了这样的罪!”

原来,刚刚初中毕业的李晓华执意向父母要求,想要加入“上山下乡”的行列,却得到了父母的严厉拒绝。

李晓华

不过,他依旧没有放弃想法,因为这是李家能在贫困中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当时,李家父母一共生育出四个儿女,李晓华排行老三。但“多子”不一定“多福”,反而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资金方面。

李晓华的父亲是北京照明器工厂的普通工人,即便每天辛苦工作,也只有几十块钱的收入,这对于全家六口的吃喝拉撒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李晓华

因此,李家的生活过得十分清苦,经常挨饿,甚至连过年的时候,饭菜里都没有一点荤腥。

不过,李晓华的父亲无论多艰难,却依旧坚持要四个孩子上学,他说:“苦命的出身,要是再没丁点本事,这可怜的生活恐怕要持续一生。”

懂事的李晓华知晓家中的困境,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他才吵嚷着要去北大荒。而父亲怎能不明白儿子的想法,但他有心力不足,只得无奈同意。

图源网络

然而,北大荒的艰苦环境,还是让涉世未深的李晓华吃了不少苦头。

首先是东北边境有着寒冷且漫长的冬季,最低温度能骤降到零下50摄氏度。他的手脚及脸上全是血淋淋地冻疮,甚至感染风寒,连续卧病昏迷。

另外,在北大荒的务农生活不仅仅是力气活儿,还是一门技术。李晓华曾经独身一人驾驶拖拉机时失控,差点卷入车辆底部,险些丧命。

李晓华

在经历了这些九死一生的瞬间后,李晓华颇有些“劫后余生”的滋味,感叹地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这句话是愿景,也是未来生活的伏笔。

1977年,历经8年时间的风霜洗礼,尽管李晓华依旧稚嫩,但多了一些果敢刚毅,以及不服输的精神。不过,对于文凭较低的他而言,回到北京的生活依旧困难。

李晓华

李晓华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份锅炉工的伙计,可没过多久,他不得不下岗,又找到一份食堂的工作。

本以为能平淡地生活下去,但女友的加入,让李晓华对未来有了新的期盼。他开始起早贪黑,卖力气地干活,攒了些积蓄后,决定约见未来的岳父岳母。

然而,就是这场不成熟的见面,彻底改变了李晓华的人生轨迹。

李晓华

“我们是高干家庭,女儿也是娇生惯养出来的,你一个工人家庭出来的孩子,还想要高攀?别做梦了。”

李晓华满脸张红,而同样感到无地自容的还有李家父母。他们满心欢喜,以为儿子找到了相伴一生的良人,但对方家庭的态度,却让他们认清了现实,只能不欢而散。

命运不公,有情人无奈分离,李晓华难掩泪水,哽咽地说:“我要成为有钱人,一步步地拥有权力,再也不会让别人看不起我。”

李晓华

于他而言,挫折与打击是成功的“垫脚石”,但这条道路却是荆棘与鲜花并存。

抓住下海的创业契机

1979年,改革开放的大浪潮,让很多人都借了东风之力,实现了“一夜暴富”,但也有不少人经不住诱惑,最终沉船落海,不得不偃旗息鼓。

因此,凡是能坚持下来,并站得住脚的人,都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长远,而李晓华曾经如军队一般地“上山下乡”生活,以及精明的生意头脑,足以让他立于不败之地。

李晓华

1980年,李晓华瞄准了地摊经济,以低廉的价格从广东、深圳等南方沿海城市进货,比如太阳眼镜以及T恤等时兴物品,然后在北京的大小胡同中兜卖。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李晓华大约赚了几千块钱,他感叹:“这可比我累死累活地上班强,是个赚钱的好路子。”

有了第一次创业的经验,李晓华也鼓足勇气,决定到广州当地碰碰运气。很快,在广交会参观时,眼光独到的他被一台制冷饮料机器吸引。

李晓华

那时,中国的经济建设正处于发展中,像制冷饮料这类的新兴产业在国内屈指可数,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

李晓华上前问价,但对方上下打量了一番,略带鄙夷的目光,对他说:“我看你也买不起,就跟你说实话吧。这机器可是国内头一台,要价3000元,而且只展览,不卖。”

李晓华当然明白对方的话中深意,他也确实囊中羞涩,只带四千元的进货钱。要是全部花这上面,意味着服装摊也开不起来。

李晓华

然而,李晓华思索片刻后,还是决定孤注一掷,软磨硬泡地买下这台制冷饮料机器。将它运往北戴河的海滨沙滩,借着天气寒热的契机,一个夏天就赚足了20万元,拿到了扎扎实实的第一桶金。

就在大家为李晓华的成功而欢欣鼓舞时,他却做出了令人吃惊的行为,将制冷饮料机器卖给了其他商人。

李晓华

亲朋好友不解地问:“这可是摇钱树啊!你卖掉它,是想自绝后路吗?”

李晓华一脸平静,不紧不慢地说:“我的决定绝对是正确的,以后你们就明白了。”

果不其然,在第二年的夏天,原先罕见的制冷饮料机器已经遍布河北的大小街头,甚至国内的其他地方也纷纷赶上了潮流。

图源网络

这意味市场被瓜分,如果李晓华继续干这行业,那必将是赔本赚吆喝,再无红利可得。

这不禁让人钦佩他敏锐的投资眼光,而下一个投资的契机,也出现在眼前。

上世纪末,港片成了内陆热衷的事物,但买得起录像带与DVD的家庭寥寥无几,促使求大于供。

图源网络

因此,李晓华在河北秦皇岛内开了第一家录像厅,以低廉的票价得到当地群众的追捧,而他也凭借着“薄利多销”的手段,拥有了百万资产。

然而,李晓华没有像往常一般,选择再次创业,而是留学日本,开始了勤工俭学的上学生活。

有不少人猜想,李晓华已经才思枯竭,成功的事业也只能止步于此,但实际情况却是,他不满足于国内狭窄的投资行业,打算拓展国外市场。

李晓华

要知道,那时日本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口密度也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就业环境及方方面面的压力,导致很多年轻人未老先衰,出现了脱发等症状。

李晓华观察到此情况后,立即决定,将国内的生发产品“章光101”引进到日本。他为了节约成本,决定以中国留日学生作为切入口,让他们宣传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章光101”作为中国的本土企业,起初并未有向国外进行大面积兜售的想法。因此,李晓华在提出“希望能拿到日本的代理权”时,直接遭到对方的强烈拒绝。

李晓华

或许对于一般人而言,这趟创业之路到此结束,但他却坚定地留在工厂门口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工人都是残障人士。

李晓华再次走上“章光101”的办公楼,开口第一句,说:“我愿意自费,给厂子安排两辆大巴,接送厂内的员工上下班。”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他赢得了对方的尊重,顺利拿到了代理权以及货源。

图源网络

在这次的创业中,“章光101”的巨大利润让李晓华的身价成倍上涨,拥有了过亿的资产。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时任日本首相的海部俊树亲切地接待了他,称其为“最伟大的企业家”。

不过,致富之道总有人效仿,而李晓华再次放弃了“章光101”的销售,转而投向房地产行业,在香港、东南亚地区购置地皮,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给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益。

李晓华

对于李晓华而言,“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是投资的思想,但如何把握是他本身具有的天赋,这也是众多人效仿者无法参透的奥秘。

对于中国最早一批富起来的企业家,李晓华的成就要远远高于如今很多的企业家,堪称“白手起家”的典范。当然,凡是成功人士,都多少有些烧钱的癖好,而他尤为爱车。

豪车爱好者

李晓华曾公开表示过:“只要是世界名车,我都忍不住想拥有的冲动。”而让他“爱车如命”的思想真正被世人所知的契机,当属购入那辆法拉利。

李晓华

1992年,法拉利厂商参加中国北京的汽车展览会。他们想当然地以为贫穷落后的中国人必定承担不起购车的巨大开支,只是想着简单走个过程而已。

这时,李晓华满眼欢喜地站在了一辆红色法拉利前头,忍不住上手触摸。

法拉利的销售员见状,连忙制止了他的行为:“先生,我们的车辆是售卖的,如果您只是想看看,请不要……”

李晓华

“我要买这辆车,请把购车合同给我吧!”李晓华打断了对方的谈话,当即支付了13.888万美元,买下了人生第一辆豪车,并且给它上了A00001的车牌号。

没过多久,李晓华驾驶着这辆红色法拉利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显眼的位置以及围观的媒体记者们,终于打破了外国人眼中“中国人买不起法拉利”的固有观念,也让他本人名声大噪。

李晓华

当然,作为极具商业头脑的李晓华,为了能让这辆法拉利更具有价值,还请来上百位社会各界名人在上面签名,就连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以及美国总统老布什与小布什也留下了名字。

据说,这辆具有纪念意义的法拉利一度有人出资2亿购买,但他都一一拒绝,而是爱惜地把车停在车库里,几乎没有开出来过。

图源网络

有了第一辆名车后,李晓华彻底抑制不住自己的爱车之心,又购买了劳斯莱斯,也是中国第一位购买此车的人。

后迈巴赫、兰博基尼以及宾利等豪车相继被归入他的名下,而那串京88888车牌号正是爱车宾利。

对于李晓华而言,车不仅是代步工具以及权力的象征,更是一种爱好的体现。

李晓华

另外,李晓华作为成功企业家之一,也积极地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先是为母校捐款两百万用作教育奖金,而后为希望工程众多失学儿童捐款三百万。

如今,李晓华已经70岁高龄,依旧在行善的道路上坚守着,还因此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十大扶贫状元”的奖杯。但他几乎已经不在公众视野中露面,保持低调的行事风格。

李晓华

因为是穷苦出身,李晓华对金钱有着执着的追求,但他并未见利忘义,也丝毫没有将金钱当做炫耀的资本,反而深知平民大众的艰辛,才会仗义疏财,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李晓华的大义令人敬佩,但更值得借鉴的是,他敢于“吃螃蟹”的精神。相较于踩着前人的脚印,墨守成规,不如奋力一搏,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

Statement: the article only represents the views of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this website;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or violation, you can directly feed back to this website, and we will modify or delete it.

Preferredproduct

Picture and textrecommendation

Hot spotsranking

Wonderfularticles

Popular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