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巨埠,皖之中坚「长江流经芜湖吗」

Time:2023-11-03 08:16:37Source:

芜湖是地处长江下游皖江段南岸的江城。襟江带河、近海濒淮,芜湖得黄金水道长江之便,历代为皖南和沿江地区最大商品集散地,是安徽商业、工业、交通、文教、科教、卫生等事业发展较早的地区。随着长江历史地位的变化,芜湖的地位也随之变化。

芜湖长江沿岸城市风光

一、从聚落到皖江中心城市

芜湖所在地,在前秦时期还是一片沼泽,芜草丛生,荒无人烟。芜湖历史悠久,四五千年前,芜湖地区已有“越人”活动。春秋时期水阳江畔南岸,出现了原始聚落,名为“鸠兹”。鸠兹位于皖江中部,西连青弋江和长江,属于吴头楚尾,军事战略地位重要,也是吴楚争夺的对象。公元前570年,吴楚在这里发生了一次大战。楚国公子婴齐(即子重)率军顺江而下伐吴,沿着青弋江而上,占领鸠兹,打到衡山(在今马鞍山东南)。吴人拦腰攻击楚军,擒获楚将邓廖,并顺青弋江而下,过长江,攻克楚国驾邑(在今无为市境内),楚国大败。婴齐败回楚国,受到楚人责怪,最后抑郁而死。鸠兹之战,是吴楚重要之战。自此,吴楚之争更加激烈。

芜湖鸠兹古镇

越灭吴后,与楚争夺安徽地盘,楚国尽占吴故地,占有今安徽全境,鸠兹又处于楚人统治之下。前222年秦灭楚,今安徽全境才归于统一。“芜湖”之称,始于汉代。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改鄣郡为丹阳郡、领县十七,其中就有芜湖,县治在鸠兹。芜湖处于皖江地区水运枢纽,往南,由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与皖南广大腹地相连,进而连接福建、广东;往北,由对江的裕溪口,入裕溪河北上,经过巢湖,再北上通过肥水等,与淮河水系相连,进而与中原乃至华北联系。秦汉皖南地区南陵、铜陵、繁昌、泾县、当涂、贵池等地产铜,汉代在丹阳郡(郡治在今宣城)设立铜官,管理冶铜。通过青弋江,运输大江南北。由于青弋江连接大江南北,鸠兹得以设县,提高了芜湖一带地位。两千年来,尽管朝代替换隶属变更,但芜湖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未变。不过,鸠兹在今芜湖市东,从长江入青弋江逆行40里才能到达鸠兹。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芜湖县治由鸠兹故地迁移到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芜湖成为吴国都城建业的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此,芜湖成为滨江城市。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芜湖县治被撤销,为侨县襄垣县所代替。隋唐时期,原芜湖县城降为当涂县属镇。至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37-943年),芜湖县复置,经宋、元、明、清,曾属于江宁府、宣州、太平府(州、路)。芜湖从一个聚落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芜湖较大发展时期是宋代、明清、近代、改革开放以来几个时期。随着经济重心南移,长江贸易繁荣,也带动芜湖工商业发展,宋代芜湖开始筑城。芜湖素为“江东首邑”,皖南重要商埠,“阛阓之盛,甲于江左”。在青弋江沿岸初步形成“十里长街”,现在芜湖城中米市街、鱼市街、薪市街、兴隆街、油坊巷、笆斗街、打铜巷、花街、西内街、南正街、仓前铺等,在宋时已存在,并成为市场。宋城毁于南宋建炎年间战乱,公元1180年重建城垣,至元代又毁于战乱。芜湖城内城外,山多湖多,景色秀丽,元延祐二年至四年(1315-1317)芜湖县尹欧阳玄,把芜湖自唐宋以来形成的风景区定名为“芜湖八景”,每一景用一首七律诗描述。明清时期,徽商“无货不居”,北上芜湖,以芜湖为据点,从事长江和运河贸易,经营食盐、粮食、茶、棉布、丝织、木材、典当、药材、颜料、奢侈品等贸易,其中以食盐、典当、茶叶和木材等贸易最为集中。明清时期,在徽商推动下,长江贸易和芜湖贸易联动发展,芜湖工商业繁荣,芜湖成为“万货之会”,并手工业发展起来,以浆染业和炼钢业为最显著,芜湖成为皖江地区中心城市。

二、近代安徽工商业中心形成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逐渐入侵安徽。1876年中英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增开粤东北海、浙江温州、安徽芜湖、湖北宜昌为通商口岸,芜湖成为安徽最早开放的城市。1877年4月,芜湖海关开关,芜湖正式对外开放。近代安徽有芜湖、安庆、大通、蚌埠四个通商、交通口岸,以芜湖的地位最重要,也是安徽对外贸易的主要窗口。皖江流域是中国著名的稻米产区,皖西山区和皖南山区富产茶叶、木材等,安徽每年有大量桐油、生漆、麻、蚕丝以及手工业品输出,这些土货通过水运输送到沿江城市集散。在沿江城镇中,具有集散功能的是芜湖、大通、安庆。特别是芜湖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通青弋江、水阳江,北通裕溪河、巢湖,溯江可通九江、武穴、汉口等地,下通南京、镇江、上海等地,芜湖港水深面阔,是优良的货物集散中转运输港。每年进口芜湖的洋货,通过青弋江、长江、裕溪河等输入到安徽各地市场。特别是到近代,芜湖米市享誉国内外,成为全国四大米市(芜湖、长沙、九江、无锡米市)之首。商品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支持,特别是长江轮船运输业的支持。1876年芜湖开埠,外国轮运公司就迅速插手芜湖航运,纷纷在芜湖设立航运机构。最先在芜湖开展航运业务的是英国太古轮船公司,其后是怡和公司,主要经营中英进出口贸易。

芜湖海关大楼旧址

1876年,中国轮船招商局进驻芜湖,1877年到1899年间发展迅速,先后购置20余处基地,并在青弋江口,关门洲设置泵船1只,供轮船停靠,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运营能力。当时在长江定期航行的轮船,分别属于5家公司所有,有太古轮船公司、怡和轮船公司、中国轮船招商局、鸿安轮船公司、麦边洋行,共计13艘轮船。这些公司轮船往来上海至汉口一线,停靠芜湖“轮船以装载搭客、输出农产品为目的,其出口货以大米为大宗,大都为庐州、三河、安庆、宁国、南陵等地之生产,先集芜湖,再运上海”。芜湖米市开张以后,稻米输出量急速增长,从1877年芜湖开关时的每年10万担,增至1919年的800多万担。在米市带动下,芜湖各业发展迅速。芜湖县城商店数量,1877年有121家,到1891年时增至499家。这些新增的商店有不少是经营铜铁、丝线、布匹、草帽、纸扇、鸟笼、参药等商品贸易。芜湖是皖江及江淮平原的主要对外交往渠道,“徽、宁、池、太商人贸迁之地,江北滁、和、无为、庐州物产汇聚之所。”由于米业的兴盛,随之产生金融工具为之服务,于是又涌现出了大量的票号和钱庄。芜湖钱业在道光年间仅有十余家,年出入金额约百万上下。1894年以后,芜湖从事钱业者达到23家,进出汇划达1300余万元,是道光年间的13倍。至1920年,芜湖商家已达3000户,芜湖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商业城市。中外贸易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也发展起来。芜湖米市繁荣,带动了粮油加工业的发展,芜湖近代工业的产生首先在粮油业中产生,1890年芜湖创办的“芜湖益新机器磨面碾米榨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益新公司”),是皖省最早的粮油机器加工企业。1919年芜湖裕中纱厂投产,是由安徽的官僚豪绅陈绍吾、江干卿、宁松泉等人凑钱兴办的,是安徽近代最早创办的纺织厂,也是安徽近代最大的纺织厂。在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下,1906年徽商程宝珍、吴兴周等创办“芜湖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建电厂一家,装125千瓦发电机2台,于1908年发电,供大马路、长街一带商号、居民之用,也是皖省较早使用电力的地方。安徽近代工矿业以芜湖为中心,发展初期主要分布在芜湖及其周边地区,然后逐渐向全省推广。民国时芜湖地位提高,属安徽省芜湖道,二、五、九、六专区,皖南行署。芜湖依托四通八达的水运条件,到近代已经成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城市。

三、芜湖开放与皖江城市带排头兵

1949年4月24日,芜湖解放,同年5月成立芜湖市,属皖南行署。此后,除1960年1月至1961年3月,1968年7月至1973年2月,芜湖市曾两度属芜湖专区外,其余均直属安徽省。新中国建立后,芜湖获得新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芜湖进入发展的快车道。1978年6月芜湖被批准为开放城市,是安徽“学上海、学沿海”的排头兵。为了使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走小城镇道路,1980年国务院批转《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制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方针,芜湖为中等城市,其腹地有大量小城镇,属于规划发展的城市。1980年芜湖港被国务院批准为安徽省第一个对外贸易港口。1985年芜湖升格为全国甲类开放城市。1990年7月,为了响应浦东开发开放,安徽省做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战略决策,重视芜湖中心城市的作用,把芜湖作为皖江开放突破口和重点,拉开了皖江开发开放的序幕,加强了芜湖开放。

为了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1992年7月芜湖被国家宣布为沿江开放城市,作为沿江开放城市,千禧年后,芜湖开始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承接上海等沿海城市产业转移,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形成与长三角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双赢的产业格局。随着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芜湖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一环,成了长江哺育的一颗“明珠”。

Statement: the article only represents the views of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this website;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or violation, you can directly feed back to this website, and we will modify or delete it.

Preferredproduct

Picture and textrecommendation

Hot spotsranking

Wonderfularticles

Popular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