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location:Home >Automotive News >
Time:2023-12-15 08:16:32Source:
文/杨景和
国家近期出台的化肥市场调节价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此举是为加快我国化肥价格体制向市场资源配置的转变,促使化肥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都能实现本质上的飞跃。请看----
本文原载《中国经济导报》能源专家视点版2009-2-17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1月24日宣布:自今年1月25日起,将国产化肥出厂价格、除钾肥外的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至此,国内化肥价格体制正演绎着自1998年以来的第三次重大改革。
肥价三次改革步入市场轨道
这项改革措施是化肥行业的一场“及时雨”,因为历经近年化肥价格大起大落的磨炼后,所谓一半计划一半市场的政府指导价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建立市场化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势在必行。
近10年来国内化肥价格体制已有过三次重大改革。
第一次改革是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首次建立了政府指导下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化肥出厂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放开化肥零售价格。
第二次改革是2004年,由于国内化肥价格上涨,国家立即推出新政干预,对实行市场调节的化肥出厂价格和零售价格,分别实行提价申报、差率控制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两年后的2006年,农资价格继续上涨导致农民种植成本再次增大,国家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制度,给予种粮农民适当补偿,为推进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次改革是今年1月24日,国家决定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中,这次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将国产化肥出厂价格、除钾肥外的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二是取消对已放开的化肥出厂价格以及对化肥流通环节价格实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最高限价、差率控制等各项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三是对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口钾肥价格仍进行适度监管,但适当调整监管方式。也就是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后,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但国家还是暂时保留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实行的价格优惠政策,以及对化肥生产、流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
从1990年至今,我国化肥零售价格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6年,价格连续7年上涨;第二阶段是1997年至今,价格连续5年下降。从化肥价格水平来看,据有关部门统计,尿素市场零售价格由1990年平均1029元/吨上涨到 1996年 2198元/吨,涨幅为113.6%。1997年转为下降到1895元,经过4年连续下降后,至2009年下降到1725元/吨,比1996年价格最高时下降4.64%,达到了国家指导价。碳铵由1990年平均360元/吨上涨到1996年625元/吨,涨幅为73.6%。1997年转为下降到561元/吨,之后4年继续下降,至2009年下降到750元/吨,比1996年价格最高时上升了7.8%。总的看来,目前化肥市场零售价格水平与市场调节的距离越来越近,取消价格限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从长远来看,这项举措将使化肥价格体系市场化,下一步将有助于优化化肥资源。而市场的充分竞争,也有助于化肥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通过控制出口调节肥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化肥价格逐步走向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从这次政府把化肥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这种提法,已昭示着国内化肥将由过半准市场化,完全转向市场化。
肥价市场机制遇多重利好
近年来,国内化肥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市场竞争充分,现行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化肥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亟须推进化肥价格改革。
此次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行化肥价格形成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从生产流通环节看,化肥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规模、工艺路线差异大,经营环节复杂,客观上难以制定统一的价格政策。从上下游关系看,化肥生产用煤炭、硫磺、磷矿石等主要原料价格已完全市场化且变化频繁,对化肥价格实行限制政策,不利于企业正常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化肥资源充裕,已经具备了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条件。一是化肥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占需求总量约90%的氮肥、磷肥产能过剩较多,只要生产要素配置得当,能力得以发挥,并严格控制出口,国内市场化肥供应是有保障的。二是我国化肥生产、流通主体多,竞争性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为形成市场价格奠定了基础。三是化肥市场调控体系初步建立。国家已建立了国际市场化肥价格变动与化肥出口关税税率调整的联动机制,严格控制用肥旺季化肥出口;四是建立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缓解了化肥常年生产、季节消费的矛盾。五是保障政策比较完善。从2006年开始,国家建立了农资综合补贴制度,适当补偿种粮农民因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支出,为推进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化肥市场历来被称为“政策市场”,受国家政策因素影响很大。那么2009年的化肥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又会如何呢?2008年1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促进化肥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六条政策措施,标志着我国化肥市场化改革步伐将大幅度提速,对今年的化肥市场将产生利好。
首先,这些措施将大大减少政府对化肥价格的干预。以前国家调控化肥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限价,但实际上形同虚设,常常导致企业不满意、农民不满意、政府不满意。今后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除钾肥外的化肥限价都将取消,对钾肥价格也只是“实行适度价格监管”。
其次是放开化肥流通领域。以前我国对化肥实行专营政策,允许供销社、农业三站和化肥生产企业都可经营化肥,虽然经营渠道有所放宽,但实际上还是限制得比较严。而现在允许各类投资者进入化肥流通领域,化肥同普通商品没有差别,真正实现了化肥流通领域的市场化。
第三,这次化肥优惠政策暂不取消。就是对化肥企业的电价、气价、运价、税收优惠暂不取消,其目的就是国家对化肥企业的大力扶持。不过,从长远来看,化肥的优惠政策迟早要取消或大幅度减少,对此化肥企业也应作好充分准备。
第四,化肥出口政策发生重大变化。2008年11月13日,国家税改委公布了新的化肥出口关税方案,将化肥出口关税大幅度调低,特别是淡季下调幅度更大。新关税方案体现了政府对化肥出口政策的变化,由过去一味地“堵”改为“堵疏结合”,旺季时采用高关税政策控制化肥出口以保障国内之需,淡季时则大幅调低关税自由出口。这对保障化肥企业的正常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此次改革将建立国家化肥储备制度。2008年12月13日召开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明确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健全粮食、石油、电煤、化肥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以前化肥只有商业淡季储备制度,现在把化肥也纳入到了重要物资的行列,将进行国家储备,这对化肥市场是件大好事,既说明了化肥地位的提高,还将对缓解我国化肥市场的季节性供需矛盾、防止化肥价格的大幅波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六,2009年的农业政策将在以下方面对化肥市场形成利好。其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其二,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标准;其三,对农业的补贴范围扩大、补贴标准提高,特别是将建立农资综合直补标准联动机制,将农资直补标准和农资价格紧密联系在一起,可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减少因农资价格大幅上涨而给农民造成的利益损害;其四,土地可以依法流转,预计一批新的粮食种植大户、专业户、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庄将会兴起,这将给化肥市场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促进化肥行业健康发展,兼顾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这次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对化肥行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后,企业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正常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市场供求及成本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价格,增加生产经营灵活性,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化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对帮助农民则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
第一、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后,国家将综合运用进出口调节、储备调控、协调调运、市场监管等手段,企业组织生产经营,保障化肥供应,保持市场稳定。这意味着我国化肥价格体制的坚冰已被破除,国产化肥出厂价和进口交货价,今后正式实行市场定价。业内预测今年的化肥供过于求,预计2009年国内氮肥产量在5600万吨,需求仅4600万吨;磷肥产能约为1300万吨,需求约600万吨~800万吨。不过,若需求在春耕后得以恢复或部分恢复,且进口价格能有所转变,取消价格限制的意义则会凸显。
一是加强进出口调节。现在出口极其困难,国内价格提升更不容易。如果出口顺利,供大于求的紧张关系可以得到充分缓解,化肥企业仍然可以提高国内市场价格。但由于我国在2月份正式执行110%的高出口关税,且国外化肥价格目前比国内还要低,所以旺季氮磷肥价格的上升幅度非常有限。若进口化肥价格在消费淡季回升到高点,加之国内化肥淡季出口税率仅为10%,有准备的化肥公司依然有机会出口,那么化肥“市场价”就可以真正运转起来,企业经营才能实现松绑。二是完善化肥淡季储备制度,国家已决定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规模增加到1600万吨,企业应做好储备的生产准备,可以保障春耕用肥总量20%的需要。三是继续加强化肥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的坑农害农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四是化肥价格市场化圆了肥企心愿。放开化肥价格,取消化肥出厂最高限价,这是化肥企业和化肥行业多年来的一大心愿。现在终于实现了,而且国家继续保留了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铁路运输的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化肥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国家始终坚持把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放在首位。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化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用肥需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现在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后,国家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政策惠农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一是完善农资综合补贴调整机制。综合考虑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实行农资价格上涨与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等挂钩机制,农资综合补贴只增不减,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二是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引导市场粮价合理上升,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已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目前,国家正在主产区采取储备收购和临时收储等措施,收购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努力稳定市场价格。
总之,2009年是我国化肥市场政策环境最为宽松的一年。化肥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苦练内功,降低成本,多为农民提供价廉物美的优质化肥。
【作者简介】
杨景和,黑龙江七台河人,定居北京。中文、经济管理专业;曾在企业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县委、市委及市9388建设北方温州工作团指导组成员、《发展导刊》主任编辑 、中国石油石化、中国电力、中国建筑报等新闻媒体总编、主编。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评论员。
责编/马蓝
Statement: the article only represents the views of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this website;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or violation, you can directly feed back to this website, and we will modify or delete it.
Preferredproduct
Picture and textrecommendation
2023-12-15 08:16:32
2023-12-15 08:16:10
2023-12-14 18:16:33
2023-12-14 18:16:21
2023-12-14 18:16:09
2023-12-14 16:16:32
Hot spotsranking
Wonderfularticles
2023-12-14 16:16:21
2023-12-14 16:16:10
2023-12-14 14:16:32
2023-12-14 14:16:20
2023-12-14 14:16:09
2023-12-14 12:16:32
Popular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