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12:16:30来源:
“Smart”这款超微型小车,真是取了个好名字。
作为梅赛德斯-奔驰与手表业巨头瑞士Swatch公司合作的产物。名称中的S代表了斯沃琪,M代表了梅赛德斯-奔弛,ART则表示艺术,代表双方合作的艺术性。
“Smart”就是“精灵”,灵敏、聪慧的精灵。
不仅如此,基于 “未来的城市汽车”的造车理念,足够努力的奔弛,也让“Smart”名副其实。
▍急转直下的smart
1998年10月,基于概念车NAFA,第一辆“Smart”下线。新车车长仅仅2.5米,为匹配小身材,奔弛专门研发了一款三缸发动机,排量为0.6L。
为了将“Smart”时速限制在120公里,发动机的喷油装置还设计了一个控制阀。车内平行的两座前后略有错落,巧妙回避了车身狭小给司乘人员带来的压迫感。
方向盘遇到压力,会弹性收缩,以减少碰撞时方向盘对人体的伤害。为增加行驶的稳定性,为此,“Smart”还专门做了后轮比前轮略宽的设计。
2009年,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的“Smart”终于来到了中国,首批推出两款敞篷版和两款硬顶版共4个车型,售价15.8万元—20.6万元。
为了促成“Smart”在中国市场的销量,2012年,现已故NBA巨星科比正式成为“Smart”中国区品牌大使。科比198CM的身高,为“Smart”的小身材,大空间代言。
截止到2014年,第三代“Smart”发布之前,“Smart”在中国度过了其最黄金的5年快速发展期,“Smart Fortwo”在中国市场平均增长率高达89%,以5.5万辆的累计销量,一跃成为“Smart”全球第三大市场。
但是,“Smart”的好日子,从2016年开始,急转直下。
欧洲市场,“Smart”受到菲亚特500、菲亚特Panda、大众UP、丰田Aygo的碾压式打击,尽管同为豪华品牌的宝马MINI销量也在下跌,但是“Smart”的销量尚不及MINI的一半。
截止到2017年底,“Smart”在欧盟地区的销量跌幅达到8.2%,市场份额跌至0.6%。看起来,欧洲人抛弃“Smart”的心意已决。
奔弛没有束手就擒,2017年第三季度,奔弛率先在北美地区推出了“Smart”电动版车型。显然,这一次,一向老道的奔弛也有“仓促而为”时,“Smart”电动版车型的续航连100KM都无法达到,北美人也在问自己:我们的汽油都白菜价了,续航不到100KM的电动“Smart”我拿来干嘛?
整个2018年,“Smart”电动版在北美的销售仅为1276辆,月均刚好过百,除了退市,“Smart”别无选择。援引Evercorelsl 评估数据,2016年之后,“Smart”每年亏损金额达5—7亿欧元,年损失额度近2亿欧元。
在中国市场,2012年之后,“Smart”尚能维持在1万辆左右的月销量。尽管依然不能逃脱每况愈下的尴尬,但,好歹还算有一个基本的维持量。
2019年,“Smart”在华累计销售13.5万辆,同比下滑6.5%。中国市场,或成为“Smart”最后的希望。但比10万 销量更重要的是,奔弛接下来该怎么做?
对奔弛而言,“Smart”再也没有试错的机会。
2020年7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弛股份公司年初联合组建的“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注册成立。
新公司将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新车将由吉利和戴姆勒在宁波组建的合资公司进行生产,车型由奔弛全球设计部门进行设计,吉利控股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并采用吉利所打造的底盘平台。
这是一个各占比50%的合作,换言之,奔弛将“Smart”的半条命都交给了吉利。奔驰何以认定吉利有能力“挽狂澜于既倒”?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直面另一问题:从1998年,第一辆“Smart”从奔弛法国工厂下线开始,辗转22年,在最辉煌的时候,没吉利什么事。而今“命入膏肓”,交到了吉利手中,吉利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冤大头“接盘侠”吗?
▍心有猛虎的吉利
对,就是吉利为什么要接受“Smart”业务?
2018年,对微型车市场而言,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1年。那一年,“小车之王”铃木官宣,将退出中国市场。诚然,铃木的退出,有其自身“冥顽不化”的缘由,最重要的是,内燃机时代的微型车市场,真的走到了尽头。
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全年销量为98.5万辆,同比大增88.9%。在销量TOP5榜单中,第一名是北汽新能源EC3,销量为90637辆,级别为微型车;第二名是奇瑞EQ1,销量为46967辆,级别为微型车;第五名是江淮IEV,销量为42024辆,级别为微型车。
由此而见,微型车结合自身特点率先完成了“新老交替”。但是,在“人声鼎沸”的微型车市场,即便是最新的2020年6月TOP10销量排名中,也没有见到吉利汽车品牌的身影。作为自主车企造车品类最齐全的吉利汽车,绝不会甘于如此现状:一个崭新的细分市场在兴起,而“我”却没有参与其中。
但是,以当下吉利汽车的造车水准,显然不愿意从“质低价廉”做起。事实上,对于微型车的品质提升,自主车企早已有了很强的诉求。长城与宝马MINI的合作,比亚迪与丰田的合作,都有明确的基于微型车整车设计与制造的战略指向。
无可争议,新兴市场的到来,不可缺席的吉利看准了“Smart”的品牌号召力以及奔弛的设计水准,这是吉利甘于“接盘”的唯一理由。
好的,回到最初的问题,既然揽了瓷器活,那么吉利的金刚钻是什么?
第一,专业化运作的支撑。
多年来,吉利培养了较高的“中国制造、影响世界”的战术素养。沃尔沃旗下产品也罢,豪华新能源品牌极星旗下产品也罢,自主高端品牌领克旗下产品也罢,吉利走的都是国内主机厂生产,出口欧美的路子。
吉利依托世界级的制造水准,对全球汽车法规的熟悉程度,已经从一个自主车企晋升为国际化汽车制造大厂。2019年最新汽车品牌价值百强榜,吉利成为唯一进入前20的中国车企,排名紧随特斯拉,力压别克、铃木、凯迪拉克、起亚、标致等成名已久的国际品牌。
基于此,对于未来“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的“Smart”产品的生产和营运,只不过是吉利在沃尔沃、极星、领克之后的延续而已。事实上,“吉利Smart”项目的品牌管理团队及Smart欧洲有限公司成立,在“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注册之日,已经同步完成;
第二,技术支撑。
回到产品上,基于对市场的熟悉和了解。吉利首先对“Smart”作出两点关键性调整:其一、车长将由原2.5米增加到4米,仅此一点,就足以让用户重新认识“Smart”产品:就乘坐空间而言,“Smart”将不再是“小众玩家”们可有可无的代步工具;其二、动力系统将搭载78KM的锂电池,续航可达400KM。从之前100 的续航跨越式来到400 ,也意味着“Smart”真正回归到了“主流社会圈”。
如此大刀阔斧地改造,吉利的技术凭借就是PMA纯电架构。或许,PMA的光芒被之前吉利“CMA超级母体”有所掩盖。
但PMA纯电架构并非不谙世事的“雏儿”。PMA的发布仅仅比CMA晚了1年时间。2017年5月,吉利发布“INTEC”技术品牌时,首次对外宣布:吉利沃尔沃PMA纯电动化模块架构即将启用。
PMA架构的主体定位于生产纯电动、高性能、智能网联的车型,包括PMA1和PMA2两个基础架构,其中PMA1以生产B级车、SUV车型为主,甚至还可按照5座/7座车型划分为两种细分架构;PMA2则以生产微型车、小型车、紧凑型车为主,其自然成为“Smart”的制造母体。
PMA并非为重塑“Smart”而来,但“Smart”能够得以焕新,却是实实在在地接受了PMA的“荫庇”。
更重要的是,PMA架构具有高度的“开源性”,其所有基础数据完全免费对外开放。这样,可以减轻研发负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采购成本。
PMA架构下的“Smart”,实用性提升,整车工艺品质不降,造车成本降低必将带来售价的亲民,这是吉利为“Smart”重新穿上的“铠甲”,“Smart”重启之后,一段新的征程充满希望。
2020年,我们至少明白了一件事,没有什么是不可一世而不可改变的。既然,10年前,吉利可以改变沃尔沃的整个轿车单元。那么10年之后,关于一款小车的“涅槃重生”,我们没有理由对吉利制造不充满期待。
全新纯电“Smart”,2022年见!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12-22 12:16:14
2022-12-22 12:16:00
2022-12-22 10:16:33
2022-12-22 10:15:56
2022-12-22 08:16:30
2022-12-22 08:16:18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12-22 12:16:07
2022-12-22 10:16:39
2022-12-22 10:16:16
2022-12-22 10:16:02
2022-12-22 08:16:24
2022-12-22 08:16: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