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福州上下杭隆平路「旧鼓楼外大街」

时间:2023-10-11 14:16:24来源:

福州上下杭(中)——下杭路、隆平路

上期介绍了上杭路,本期开启照片里的下杭路、隆平路老街巷回忆之旅。

下杭路对比窄仄的上杭路要宽些,同样有很多砖混破木屋。

下杭路虽然是百多年前最繁华的商业老街,但只剩下衰败食杂店了。

店主人愁眉不展,生意状况一目了然。

老宅里弄虽破,估计还是有人寻迹前来,所以摆了个简陋的“私家住宅,外人勿进”警示箱。

下杭路上童稚天真无邪。

咸康药行正对面,下杭路与隆平路拐角处有个街边小摊。

印象很深,几次路过摊主都是闭目小憩。

隆平路万隆巷西端。

从下杭路东段到西侧,看看十年来,下杭路、隆平路的变迁吧。

1,中兴巷。

中兴巷(原名观音弄)是下杭路东起第一条巷子,直通陈文龙庙。

由于靠近上下杭景区入口处,现在下杭路中兴巷口就改建成一座标准卫生间了,味道肯定不是老巷子的味道了。

2,下杭路92号南郡会馆。

三捷河张真君祖殿通往下杭路的巷子叫圣君弄,穿过下杭路对接汤房巷。

下杭路圣君弄、汤房巷口西北侧是“南郡会馆”。

这张是2010年拍的,门柱横匾石刻“福州市下杭小学”,门旁挂“福州市育智小学(二部)”牌子。不明白2010年里面的小学是下杭小学,还是育智小学,或许二者都在里面?

2013年,两个小学标识不见了,改成“福州市台江区后洲街道中心幼儿园”。

原先那个“福州市育智小学”,搬到下杭路西侧一百多米的街对面了。

今年再去拍张。

下杭路92号南郡会馆系清末闽南商帮集资所建。

1925年,闽南商帮在南郡会馆内创办“南郡小学”,1956年改名为下杭小学。

现在下杭小学好像不存在了。

3,下杭路86号兴安会馆。

下杭路南郡会馆东侧,有个新建的兴安会馆。

兴安会馆,清代兴化帮建造。

说它是“新建”,因为1980年后,多次拆建,原建筑基本不存。

应该是此次改造、重建,门牌号为下杭路86号。

4,下杭路90号福州第八塑料厂(罗氏恒和钱庄)。

下杭路90号福州第八塑料厂,这张是拆迁前。

这张是动迁了,隔壁门都砌砖封闭。

以前,这座破落的百年老宅曾是当时福州首富罗氏家族创办的“恒和钱庄”。

罗氏先祖罗希魏于雍正年间,只身带把雨伞和200文铜钱到上下杭闯天下,以销熔银锭起家。

后来罗氏家族最早开办钱庄,并且业绩最好,延续时间最长。

现在有人称之为福州版“乔家大院”。

获得过全国电视纪录片一等奖的《百年上下杭》节目,用不少篇幅讲述它的故事。

5,下杭路96号福州商业银行旧址。

拆迁前的下杭路96号福州商业银行旧址,当时这座建筑上有不少过去年代的痕迹。

1935年,福州钱庄业巨商杨仲端、宋景焰、洪发绥等人发起设立了私营的福州商业银行。

福州沦陷时,日本在福州特务机关(奥田机关)设在此处。

下杭路改造后,福州金融控股集团、隆达典当公司在这里开设金融文化展示馆(金典馆),要传承福州金融、典当传统文化,展示新时代新福州金融活力。

6,下杭路181号罗氏绸缎庄。

下杭路96号对面是罗氏家族的绸缎庄旧址。

改造后,福州市非物质文化展示馆设在下杭路181号罗氏绸缎庄旧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有古厝戏台。

福州市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表演闽剧专场折子戏。

7,下杭路134号建东商行旧址。

民国时,台江下杭路分布不少糖商。其中,“建东”商行主要经营粗砂糖,同时多种经营南北货,获利颇丰。

改造完成后的下杭路134号,似乎还未招商。

8,下杭路132号“美且有”老福州糕点店。

以前拍的134号旧照片。

那扇朱漆大门上大红喜字吸引我的目光。

东邻那个店面是下杭路132号老福州糕点“美且有”,门前有高压电。

“美且有”是福州本土名牌糕点,“依伯依姆”的最爱。

这张是上一张之后半年再拍的,美且有招牌又掉了一截。

八九十年代是百年老店“美且有”最辉煌的时刻,美且有在中亭街盖起一座七层的“美且有商业大厦”。

1991年,“美且有”被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1997年中亭街改造,美且有搬离。

据说,老职工施玉英等三人后来开办了下杭路“美且有”糕点店,直至2014年搬迁。

2017年初,我偶然在隆平路看见“下杭美且有”新店,不过这可能是“美且有”最后的回光了,可惜了“美且有”这个百年福州乡土老品牌。

这里(下杭路132号)附近的街景。

9,下杭路福州育智学校。

右侧有个小学,所以下杭路南侧挂了“学校”的标牌。

前面2010年南郡会馆照片上“福州市育智小学(二部)”牌子,2013年发现变成后洲幼儿园。

原来,“福州育智小学”迁移到这里了。

10,下杭路上“隆平路口公交站”。

当年下杭路上,行人、车辆不少。

因此,这里设了个公交站“隆平路口”,有三条线路车经过。

2016年,下杭路早已动迁了,车辆、行人稀少,但不知为何公交线路增加至6条。

现在,下杭路变为景区,早就没了公交车。

当年,在这附近四处看看、走走、逛逛、拍拍。

如今,下杭路老福州街邻和谐共处的气氛也无处可寻了。

11,下杭路142号(144)德发南北京果行。

据说解放后曾是“福建福州糖烟酒公司”。

2010年初次拍下照片,是因为这建筑实在太残破了。

更吃惊的是,这么破烂的屋子里还有人居住。

直到2016年,才砌砖封闭。

今年拍的,似乎还真的保留旧貌?

12,2013年底下杭路开始动迁。

2013年11月,下杭路开始动迁了。

南北京果行建筑东侧有条小弄,门牌号是下杭路140号。

里弄人家搬迁,车子停在巷口搬运物品。

旧庴旧屋里都是些旧物件,老人家看护着,都搬走。

两张封条,之后还要砌砖封闭门窗。

2013年11月这次拍摄,下杭路街上不少人都跟拆迁有关联。

骑个电动车,也能搬运不少小件物品。

远看,骑辆三轮车回收物品,近看却不是。

这一带老宅里,除了老人就是低收入者房客。

这些租客没有家具,随身行李三轮车就能解决。

但是,感觉一家三口非常温馨的。

有时候,幸福真不是只有金钱一个衡量指标。

下杭路不是只有商行、钱庄、会馆,一直还是三教九流的社会。

南北京果行隔壁的下杭路146号,就有个“万和堂五行预测”。

马路对面不远处有“法律服务”的招牌。

13,下杭路藤店。

下杭路150号老字号“藤店”。

半年后就搬迁了,原址贴张“告示”。

特意告知老客户店铺搬到交通弄继续开。

那时下杭路上似乎还是这家“柯伯藤艺店”最出名,旁边有个“上游厂新村”的地址牌。

14,下杭路总管巷。

下杭路142号南北京果行对面是总管巷。

2010年拍的总管巷口佛壁龛,有不少香火。

2019年,总管巷封闭施工。

现在总管巷施工结束,那个佛壁龛也除去了。

这段是以前下杭路公交车站的位置,如今改造基本结束了,整条下杭路都换成条石路面。

有一点是肯定的,下杭路居民搬走了,变成步行街,马路上行人、自行车、电动车、汽车也从此消失了。

今后,街面上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众多游客,沿街是林立的商业店铺,总之如同现在的南后街(三坊七巷)。

15,下杭路158号书报、食杂摊。

下杭路158号在下杭路右转隆平路的街角上。

这家有个食杂摊,墙上卖书报。

吸引我目光是摊点老板,几次经过似乎都是在闭目休憩。

摆个摊点,无非挣些银两,此君却能闹市街头悠然梦周公,真大神呀。

2017年初,158号迁走,砌砖封门。

今年去看,158号变成麦当劳叔叔的家。

当年,怕以后找不到大仙家,专门拍门前两棵歪脖子羊蹄甲照片作标识。

今年,老地点再来一张。

只剩一棵歪脖树且老迈得拄起拐杖了,麦当劳叔叔坐中间陪伴,另外补种一棵羊蹄甲树。

16,下杭路219号咸康药行(咸康参号)

下杭路158号正对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杭路219号咸康药行旧址。

2010年照片

石刻匾额“咸康参号”还是真迹,大有来历。

这字迹与中国“交通银行”的书写者同一人,系清末民国时期书法大家郑孝胥题于“戊午春日”(1918年)。

郑孝胥,福州闽侯人。

郑孝胥的书法是近代书家中很有个性特点的一位,以擅长行书著称。

郑孝胥早年学颜真卿和苏轼,后学魏碑,并参以张裕钊之法,形成一种清刚、遒劲、凝炼的风格。

不过,郑孝胥是一位大汉奸,曾任伪满洲guo“总理”。

今年改造后的咸康参号。

咸康参号(咸康药行)系张桂荣、张桂丹兄弟开设于民国时期的一家大药铺,曾是老福州药店界翘楚,与回春、四省、华来并称为福州四大药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福州医药站第三经营部,据说现为福建回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药品分公司。

因建筑年久失修后改作为药品仓库使用,后来出租给印刷厂使用,这次改造前最后一个租户是一家广告公司。

17,隆平路北段。

下杭路158号、咸康参号处是隆平路、下杭路交叉口。

隆平路北段在下杭路与上杭路之间。

这段路有很多菜摊,菜贩们早市后一般打牌博弈。

2010年,看见我的相机镜头有些警觉。

这有桌有椅的,也许是隆平路居民或租户吧。

这次,咱也不敢靠近,长焦拉近拍张。

18,隆平路15号刘天记棉布行旧址。

旧时隆平路两旁树荫蔽日,有的地方看不清建筑原貌。

2010年经过隆平路15号,觉得石拱门有特点,倒没注意树干遮蔽的门额上的字迹。

2013经过时,杂树被砍光,露出“为人民服务”的字迹。

此时,上下杭地区已经动迁了,大门口两位妇女表情肃穆正议论拆迁的事。

今年照片,隆平路15号是刘天记棉布行旧址。

19,隆平路23号。

隆平路23号,不知什么来历,可是那颗红五星吸引我。

2016年,树木、电杆、电线等已清理干净,但是门口水龙头及老人似乎意味着还有居民未搬离。

今年再拍,基本完工了。

20,隆平路28号宝来轩糕饼店旧址。

2013年11月,隆平路28号宝来轩糕饼店旧址已贴了封条。

以前上下杭地区糕饼店以隆平路的宝来轩最著名,这是家有17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嘉庆年间由闽侯人唐兆波创办。

宝来轩名牌糕点是猪油炒米,每斤5包,每包5块, 厚薄均匀,四周有气孔,色白、味甜,由味芳香浓厚,是榕城家喻户晓的名点。

1955年,福州市糖果糕点公司成立,市内各糕饼厂店,包括“宝来轩”、“美且有”等都统一并入该公司。

今年基本完工。

21,隆平路22号源隆钱庄旧址。

隆平路22号源隆钱庄旧址,仍在修复施工。

22,油巷下。

隆平路35-1号接万隆巷口,隆平路由此向北这段(至上杭路北侧的龙岭下),称为“油巷下”。

油巷下是个古地名,以后“油巷下”这条路逐渐向南扩展,又分为上油巷、下油巷,最终到中平路东接“支前路”。后来就各取这条南北向道路中东西向的街弄“万隆弄”、“中平路”一字,命名为“隆平路”。

“油巷下”有个“许悠许悠,开我坟墓,罚你添油”的传说。

清人《闽都别记》第225回《开王墓罚油添不满,闭城门散气聚方盈》就是讲述这个民间传说,因此有人认为这是油巷下路名的来历。

2013年11月,已封闭动迁的隆平路35-1号(万隆巷口),残破的木条门,门左下方开凿的“猫洞”,旧屋前遗弃的老木椅以及旧水缸,最后的历史遗迹即将翻页。

23,上靛街、下靛街。

以前下杭路只到油巷下(隆平路),现在隆平路口以西的下杭路过去叫“靛街”,以南园巷为界分为上靛街、下靛街。

上下杭的“杭”是“航”,古时这里是渡口。

明代,下杭路西段原来的“下航”渡口成为沿江岸边,沿岸有不少蓝靛生产作坊,出现街市,所以称为“靛街”。

清初,由靛街北向通达上杭街的“南园巷”建成后,巷东称“上靛街”,巷西称“下靛街”。

上靛街最出名的建筑是“曾氏祠堂”。

传统闽剧《甘国宝》、《王莲莲拜香》故事,就出在上靛街。

甘国宝表姐王莲莲的丈夫郑诚在上靛街拥有一片古宅大院,清末郑家后人将这片宅院分别卖给儿女亲家曾文乾(清末民国福州第一大纸行老板)、黄瞻鳌(上杭街黄恒盛绸布庄老板)。

曾文乾耗费五六万银元用了六七年时间,新建一座“曾氏祠堂”,现在门牌号是下杭路196(198)号,为台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24,下杭路196(198)号曾氏祠堂。

曾文乾长子曾希骥在祠堂创办“四端中学”,解放后并入了福州四中。

90年代初,福州四中将祠堂的绝大部分建筑拆除,原址上盖了一座六层楼教工宿舍。

图右面的新村门,是下杭路196号福四中教工宿舍新村门。

中间黑色石刻是台江区文物保护碑。

图片左边是红漆刷的计划生育标语。

2013年,我拍的下杭路196号福四中教工宿舍新村入口。

当时,乘着没人从里面往外面的下杭路也拍一张。

今年,除了标语墙,围墙内建筑都拆了重建,包括那座教工宿舍也拆得不留痕迹。

这是今年重建的“曾氏祠堂”。

福州新闻网4月30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颜澜萍 通讯员 陈晓/文 郑帅/摄):

29日上午,位于台江区下杭路196号的“苍霞人家”生活馆开馆。其中,室内面积约400平方米,室外广场面积约550平方米。

25,下杭路西、南园路口。

2013年南园路口,图片左“成人ё用品”店,图右“秀英推拿店”,那个年代那个地方的特色。

现在相同地点的南园路口。

这是当年下杭路(上靛街)曾氏祠堂对面街景。

这段路上有数家盲人按摩店、脚按店、推拿店等等之类。

当时,在曾氏祠堂附近长焦拍了对街几张。

玻璃门信息丰富,“内设空调”、“招收技师”、“60分钟20元”。

2013年,下杭路上靛街、下靛街与南园路交叉口。

印象很深,图左树下有个水果摊点。

水果摊在下杭路214号东侧。

当时在马路对面,拍了张环卫清洁工给女儿买水果的照片。

清洁工买了点水果,把女儿幸福得……,有的时候贫穷让人感受幸福的起点降到很低,有钱了反而感觉幸福离得远了。

水果摊东侧有条小弄堂,不记得巷名。

弄堂里,有位老妇人正倚靠门框神情落寞,孤独地望着外面的世界。

26,下杭路216号。

下杭路216号门口,街邻间打打牌,喝瓶啤酒,温馨又舒心。

2017年1月,居民已搬迁,拆迁办砌砖封墙了。

现在的下杭路216号,难得保留了当年墙壁上的“修车”字迹。

门牌号下面有块黑底黄字牌子,上书“温馨提示:待招商”并附联系招商电话号码。

27,下杭路222号梁祠祭业。

现在的下杭路220号附近路段。

当年经过这里印象深刻。

下杭路222号(220西侧)石门右柱下方石刻“梁祠祭业”。

“梁祠”,就是梁氏宗祠,仓山梁厝村族人梁章钜曾有一支后人,就住在福州台江上下杭一带。

“祭业”,以前福州大姓大家族每年都举办大型祭祠活动,要花费不少钱财,主要靠家族人捐款。家族捐款剩余的钱,就购买田铺房产等,收取租金再用于祭祠花销,称为“祭业”。

2017年下杭路222号“梁祠祭业”,已砌砖封闭。

之前,222号东邻220号门洞里有个简陋修车摊。

2013年,我看见那伙计蜷缩无助神态,正好一个独行踽踽路人加入这个画面,感受了百姓生活的艰辛。

终于,下杭路十年变迁结束了明清以来四百多年台江百姓延续的生活状态,一个新的旅游景区出现了。

下一集,星安桥到三通桥。

可能不少人不知道市级文保“三通桥”曾被某开发商拆毁,后因社会反响强烈才重新迁移异地修复,下期细说。

往期链接:

福州上下杭(上)找寻上杭路老建筑前世今生,回味福州味。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