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家用车选合资还是国产「国产车vs合资车」

时间:2023-11-04 16:16:19来源:

回顾已经过去的2016年,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速度非常之快,不仅产品力更强,产品线也更丰富;涌现出广汽传祺GS8、上汽荣威RX5等极具实力的汽车,它们以相对亲民的售价、出色的设计博得了极高的关注度,显然,对久居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合资品牌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

冲击一

低售价使得更多的消费者圆了“汽车梦”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一个家庭拥有一个“汽车梦”的诉求显得愈发明显,但是汽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件售价非常高的奢侈品,购入一台合资车往往要付出一笔非常大的积蓄,相反,自主品牌汽车的优势之一就在于相对合资品牌汽车更低的售价,所以在人均收入偏低的二三线以下的城市,购入一台自主品牌的汽车相对更容易。

例如一直扮演着“销量屠夫”角色的哈弗H6,2016年12月单月的销量达到80000多台,十二三万就能买到非常高的配置,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其恐怖的销量数据足以证明其非凡的影响力。

冲击二

“对症下药”的战略性布局获得了市场肯定

SUV车型无疑是现在汽车消费中的明星,而自主品牌汽车也正式抓住了这个痛点,大肆推出各种层面的SUV车型,除了刚刚所提到的哈弗H6,还有大家司空见惯的长安CS75、传祺GS4、宝骏560等等,甚至还有利用小型轿车平台衍生出来的SUV车型,例如江淮S2 mini。

正是因为自主品牌懂得国人所需,众多SUV车型遍布各车企产品线,对症下药的做法也使得更多的消费者愿意买账。

但是,合资并不会就此让步

尽管自主品牌对于合资的冲击并不算小,但是要知道,汽车消费市场一直是一个大熔炉,各种汽车品牌就是竞相争艳的“柴火”,而使得熔炉里的温度升高的火焰就是各个阶层的消费者,既然自主品牌的火焰越来越旺盛,作为“老油条”的合资品牌未来路又在何方?小编对于未来合资品牌(或者说国外品牌)汽车的发展做出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

用更丰富的设计语言来打动消费者

北美车展是每一年国际上开年最早举办的大型车展之一,展出的在国内有合资品牌的旗下新车几乎都可以断定为未来引进中国的雏形,本次比较受到关注的是盘踞在国内中级车市场已久的车型——丰田凯美瑞。

可以看到的是,丰田凯美瑞的外观设计更加的激进,线条更加凌厉,营造出一种非常具有攻击感的轿跑范儿;姑且不论它日后引进国内之后有多少的删减,但我们从全新凯美瑞这一台车回顾以往数年的汽车发展情况可以获知:运动化和年轻化的外观设计将会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反观国内,购车人群逐渐年轻化也是一个不可违背的潮流,而广泛受到国际汽车文化潮流冲击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或许更多的人会对设计偏向运动化外观的车型表示青睐。而在发展历程中更成熟的国际性汽车品牌会有更丰富的汽车设计经验。

而相较于汽车工业尚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尽管有些不错的汽车企业走在了领先的阵营中,但仍旧有部分车企在走着车企萌芽阶段的道路,以更多的仿制品来冲击市场。总的来看中国汽车设计处于一个参差不齐的局面,所以不得不说在设计层面,未来或许将是合资品牌站稳脚跟的有力武器之一。

猜想二

更可靠的科技性配置布局

或许有人会说,丰富配置是自主品牌汽车创造高销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同价位车型对比下,合资完全不占优势啊?但重点是,可靠性。

一台车内所具有的科技型配置是否好用并不在数量的多少,而在是否可靠。某些国产车的配置确实可以丰富得上了天,但是实话说,能踏踏实实的用好几年的并不多,多少车内所配的电子科技配置常出小问题不胜枚举。

这关键点就是在于车内配置程序标定的成熟度不够,现在的汽车配置配件供应商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各种主被动安全配置,大到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小到一个火花塞、甚至一颗螺丝,都有各级供应商提供给各大汽车主机厂,而汽车主机厂的工作则更像是把各种供应商所提供的配件“堆砌”在一个设计出来的汽车主体内。

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就会导致各种配置的购入成本很低,但要使得配件工作契合程度达到接近于完美,人工成本就会相应变高,而某些车内配置质量问题频发的车型最大的弊端就是在于把面子工程做得相当高,但内在的品控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隐患。

而反观合资品牌车型,通常来说会在配置的可靠性方面做更多的可靠性标定工作,而根据市场反应来说,合资车主在用车周期内对于配置故障的反馈要比自主品牌少得多,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在品控层面,自主品牌汽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所以未来,可能普遍上看合资品牌的车型配置丰富程度依旧不如自主品牌车型来得丰富,但或许会更注重质量把控和程序稳定,凭借更丰富的经验和“内力”,来抵御不断崛起的自主品牌车型所带来的市场冲击。

猜想三

更细分的市场布局

我们文中也提到,我们消费者也不得不承认的是,舶来品牌的造车经验会比大多数正在成长期的自主品牌要来得丰富,造车经验的丰厚除了质量与口碑的沉淀以外,还有一件看似无形却又庞大的成就,那就是对于汽车消费市场“吃得更透”。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日产旗下有天籁和西玛、马自达旗下有CX-4和CX-5,大众旗下有迈腾和CC;这些车型彼此在定位上其实同属于一个级别,但在主要针对的消费人群上则显得有一定的差异,这就是细分市场布局的体现。

而自主品牌车型上,虽然也可以看到吉利品牌有远景SUV和帝豪GS这两款定位一样但针对人群不同的车型,但一枝独秀终究抵不过百花齐放。大多数自主品牌所生产出的汽车还是一比较单一的产品来针对各自所处的市场定位,虽然说踏实前行的企业必须这么干,但不得不说外来品牌已经领先不少。

猜想四

“高端平民化”的车型涌现

说到合资品牌,不得不忽视的一点是豪华品牌的存在。2016年广州车展上,华晨宝马1系三厢是作为宝马展馆重点发布的角色出现,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新车亮相。

这其实也可以看做是BBA这一类的豪华品牌进军中端消费市场,使得自身形象变得更加亲民的举措。

同样,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的是竞争关系,先是已经上市已久的奥迪A3,到今日的宝马1系三厢,还有未来会进入中国市场的奥迪Q2等;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与BBA同级的豪华品牌竞相推出20万以下甚至更低售价的车型,要知道,国人对于豪华品牌所赋予的溢价能力可是不容小觑的。如果未来出现“15万买奥迪可以下地”的局面,或许会对自主品牌造成一个强有力的反噬效果。

不难看出,面对着自主品牌不断成长所带来的影响;未来的合资品牌将可能以更完善的品控能力、更可靠的车辆配置架构,以及更“廉价”的豪华车型来寻求突破,而自主品牌除了要在旗下产品中把“看得见”的地方做得更好,更要把“看不见”的内在质量加速提高,当然,更重要也更必要的是,生产出更多原创度更高的非山寨作品,才能对于拔高“华系车”这一名号在国际中的正面影响力。

编辑总结

设计、配置、细分市场、高端形象,这四点不仅仅是国外汽车品牌比我们中国自主品牌做得好的地方,也更是我们中国自主品牌未来发展所必须要强化的地方,而我们也知道,现在已经有自主汽车品牌开始探索高端化的路线,汽车品牌的高端化,意味着产品质量、设计高度都需要更上一级台阶,而不是仅仅在售价上向7位数看齐。

这不是为合资品牌洗地,更不是编辑看不起自主品牌车型,编者想要说明的是,自主品牌汽车如同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尽管对于合资汽车的存在有着不小的冲击,但不代表着合资品牌汽车就此消亡,未来的合资品牌将会有更大的动作和手段,而自主品牌也必须更快速和努力的成长。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