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雷克萨斯国产车吗「雷克萨斯为什么不合资」

时间:2023-03-03 08:16:35来源:

几年前,雷克萨斯为其跑车RC F拍摄的广告中,视频左下角有一闪而过两句话:

“它将让所有直道,变得乏味至极。”

“它将抢尽多数人的风头,除了你的。”

低沉却傲娇。配上RC F迅猛凌厉的流线型车身疾驰而过,在我脑海中划下了一道挥之不去的记号。

刻骨铭心的倒不是那台5.0升V8发动机压榨出的轰鸣声,而是那句让人铭记至今的“让直道乏味至极”。

品牌的论调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形成在你的脑海之中。只有文字才能让空洞的品牌调性不再那么乏善可陈。雷车傲娇的本性,自那之后便在我脑中根深蒂固。

几日前,“雷克萨斯或将国产”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论。由此引发了网友们包括我的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高潮。

但这波潮水却随着丰田官方发言人的一句发言词戛然而止。“目前雷克萨斯在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成为知名品牌,对于雷克萨斯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我们会考虑本地化生产的需求,但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具体的计划”。

若即若离,吊人胃口的发言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毕竟雷克萨斯即将在华生产这样的新闻,每隔几个月都会爆出。傲娇是雷车一惯的作风,司空见惯。且先不管它是不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这样的操作。

在翻看每一篇新闻后,真正让人感兴趣的,是每篇新闻下面两种对立鲜明的观点:

“千万别国产,国产后质量垃圾的一匹,中国人会毁掉Lexus,就要原汁原味。”“早点国产吧,像BBA一样,让普通人的豪车梦早日实现,质量也不见得差到哪里去,”

以上两种言论都是纯手工复制粘贴。国产化本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加上傲娇的雷克萨斯,则让这个话题变得更有谈资。

看得出来,大家对于国产化后的品质问题有顾虑,有乐观,也有两眼一黑的吃鸡群众。网上更多的是一边倒的哀叹“国产毁一切”。对于雷克萨斯,在官方没有确定正式的国产路线前,我们不好估计其国产后的品控和口碑问题。但是,对于国产化这个问题,雷克萨斯的对头BBA有足够的发言权和故事可以讲。

国产化后的车型能有多“恐怖”?质量和进口的究竟会有多大差异?国产化车型和进口到底差距在哪里?

这些言简意赅的问题,我们或许能从已经国产化了的BBA身上找到答案。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豪华车市场,中国市场可以说是BBA三家的聚宝盆。所以对于技术和资金,哥仨可是一点都不含糊。很简单的道理,最赚钱的市场当然要有最大的投资,才可以实现赚更多的钱的小目标。

所以工厂设备和生产技术,国内并不一定比国外差。

拿一汽奥迪和进口奥迪来说。奥迪前几日便有国产Q2L上市。尝到甜头的奥迪,国产化的步伐正在一步步的加快。一汽当初为了在国内投产全新Q3,09年花了十个亿投产了全新的数字化总装车间和全新的自动化焊接车间,这些技术和设备在当时都代表了生产线上的最高水平,甚至是超越德国总部工厂里的设备。

生产高尔夫7和奥迪A3的佛山工厂,自2015年开始,在大众全球60家工厂评比中多次获得第一。

同样拥有先进技术工厂的的还有奔驰,北京奔驰引以为傲的“伺服电机驱动冲压机”冲压车间就是很好的例证,在戴姆勒集团全球范围里面,这样的冲压线一共只有两条,一条在德国不莱梅工厂,第二条在中国北京。

除了工厂生产设备这样的硬件,国内工厂生产标准同国外也是一致的,国内甚至还会更好。

宝马集团曾对世界各地自己的工厂的质量进行了大排名。德国柏林的老厂排名第一,华晨宝马的沈阳铁西工厂排第二,美国南卡工厂排第三。可见进口宝马出生的工厂,还真不一定比国内的好。

同样的道理,进口车出生的工厂不一定会比我们国内的好。Made in China可能干不过Made in 德国,但肯定是不会输给Made in 非洲或者Made in 菲律宾。恰恰很多BBA进口车型就是来自非洲或者南美洲。只不过是披了一层“进口车”的袈裟。

其实,咱的车到他们那儿,也叫“进口车”。

除了生产标准和硬件水平没有相差之外,BBA三大件国产和进口的也基本没有太大差别。

例如宝马,沈阳的华晨宝马发动机工厂是宝马全球首家全工艺发动机工厂,可以理解为级别最NB,功能最丰富的工厂。这个工厂生产的发动机是返销回德国老家的。而宝马的变速箱则是直接进口的采埃孚和爱信,例如2系和X1上就直接装的是爱信的变速箱。

而国产奔驰也一样拥有自己单独的发动机工厂——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这是奔驰旗下第一家位于德国本土之外的发动机工厂,主要生产M270、M274、M276三大系列发动机。除此之外,北京工厂所生产的缸体、缸盖、曲轴这三大核心部件也同样返销德国。奔驰的变速箱则一直是自主研发的,国产车型使用的基本都是以进口的方式搞进来,例如国产奔驰C级全部搭载的是9G-Tronic 9速变速箱,完全是依赖进口。

所以这样简单看来,三大件上,BBA国产和进口的差别真的不大。进口的直接拿过来怼上,也不会发生特殊的质量问题。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抗一个脑袋,谁会和谁不一样?

那么国产车型和进口车的差距究竟体现在哪里?

《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100强榜单排名中,中国作为第一大零部件市场所在国,榜单上只有可怜的6家零部件厂商。其余大多分布在日本、德国和美国。而BBA三家的国产车型除了部分零部件使用进口厂家的外,其余基本都使用的是国产零部件供应商的货。

拿华晨宝马来说,它的座椅来自美国“李尔”,钢卷来自韩国的“浦项”,车灯来自法国“法雷奥”,这些属于宝马的全球合作伙伴,也在国内建厂生产,没什么太大问题。

但是另外的一些零部件,“上海地毯总厂”的脚垫,“宝钢”的钢板,“联恒工业”的冲压件,基本上都属于本地特有的供应商供货了,这几家算是数得上名号的几家,倒也还不错,但是另外一些零部件供应商,在配件用料和制作工艺就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足了。与进口车所使用的相比,差距很明显的就会显示出来。

再加上国内复杂的国情,人情世故,也会导致一些人为的不可控因素出现。虽然BBA三家都有很严格的零部件监管机制,但还是会出现胆大的供应商赌你抽查不到这种事情。那些个调皮捣乱的供货商也没少出现在热点新闻上。

除此之外,特殊车型、特殊零件会放大差别,国内特有的“加长”所产生的冲压件等各种零部件,也只能在国内采购。这些配件的用料和制作工艺,车企采购还是无法面面俱到。毕竟国外车型还没有“加长”这个玩意,就没法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讲到这里,真正体现差距的其实是零部件。这背后便是无法避免的“减配”。最简单的例子:奔驰同级别的国外标准基本是全铝车身,而国产大都采用钢车身。国产化价格之所以能够便宜下来,这就是最显而易见的交换代价。

但是凡事都是因需求而变,国产化的车型维修成本低;部分品牌部分车型,国产的故障率更低;最最重要的是真金实银花得少。

有人买豪华车只要进口的,那是有钱造的,为了逼格,一种不掺和任何杂质的逼格。额头上印着大大的五个字“有钱人专属”。

有的人买豪华车可以接受国产的,那是没有那么多顾虑,单纯的寻找一种感觉,什么感觉?

曾今问一个买了国产入门宝马的哥们,到底图个什么。

哥们回答说:开着蓝天白云标接走某个年轻姑娘出去过夜时,爱她而得不到她的男孩站在后面看着我绝尘而去的那个眼神,那个眼神就是我想要的,以前失去的,总要在别人身上加倍补回来。

两种选择没有孰对孰错,存在即合理。这就像国产化车型和进口车型,没有孰好孰坏,大家各有优劣。国产化的不一定就比进口差,受众和大家选择不一样罢了。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