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比亚迪强势「神舟十四号实时动态」

时间:2023-05-14 16:16:19来源:

2010年11月,比亚迪“史上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阵容——F3DM双模电动车、e6纯电动车、K9纯电大巴——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


在这届大会上,来自通用、大众、丰田、宝马、奔驰等国际主流车企的电动车型亮相展台,令人目不暇接。


从“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到整车与技术之间的匹配,多家外国厂商的参展车型已经接近商业化应用的边缘,相较于代表当时全球最先进新能源技术的通用雪佛兰Volt沃蓝达增程式电动车,一汽、东风、上汽等国内厂商的产品远不能望其项背。


某位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断言:“中国的电动车产业与世界巨头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


然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超过60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头部厂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比亚迪海洋网旗下e平台3.0首款车型,海豚2022年上半年销量达5.9万辆;而海洋网最新车型海豹自5月20日预售以来,预订订单数量已超过11万个。


比亚迪是如何用12年时间做到这些的、今后又将去向何方?



一、树立产品标杆


汉EV的出现,让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中打开了局面。


作为公司旗下第一款售价在20万元以上,且被用户大规模接受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汉的出现,为王朝网乃至比亚迪新能源全系车型树立起产品标杆。


比亚迪汉是一款平均售价达到25万元的国产中高端家庭轿车。在此之前,从未有国产车型在这个细分市场取得过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而比亚迪汉不仅连续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甚至已经在一些月份超越BBA同级别车型的销量。自2020年7月上市交付至今,比亚迪汉在两年时间内的累计销量超过25万辆。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车型亦是如此。比亚迪汉销量的持续攀升有其根由,从外观、舒适度到性能,这款车型均具备不俗的实力。


在造型设计方面,标志性的Dragon Face前脸、流畅的车身线条、“中国结”样式的尾灯,以及融入中国风元素的内饰,使得比亚迪汉辨识度超高。


舒适度方面,比亚迪汉宽敞的驾乘空间(1495mm的车高为同级别车型之最,车宽超过1900mm)和充足的舒适性配置,超越同级别合资品牌燃油车。


而优异的加速性能(百公里加速最快3.9秒,刹停距离最少32.8米),更让试驾过这款车的人们印象深刻。


正是凭借汉这个爆款车型,比亚迪建立起产品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进而在近乎红海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身位。


这种优势同时体现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两个市场。


燃油车市场方面,目前在售的比亚迪汉售价覆盖21-33万元区间,终端成交价与“34C”(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车型具有一定重合度。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汉的累计销量达到9.7万辆,力压“34C”。


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在中国目前的新能源轿车中,无论是月销量还是零售价格,比亚迪汉EV都是一款能与特斯拉Model 3开展竞争的自主品牌车型。


回溯过往,国内汽车厂商在打造标杆车型这条道路上可谓前赴后继,但其中蕴藏的“血与泪”也让人唏嘘。


红旗H9、长城H9、广汽GA8等车型曾屡次尝试上攻高端市场,但疲乏的销量也让人清醒地认识到:国内自主品牌的产品力仍然难以突破日系与欧美系合资品牌的围剿。


比亚迪何尝不是屡败屡战,不断用更“能打”的车型来树立产品标杆:


2008年3月,比亚迪推出B级轿车F6;2009年7月,比亚迪推出运动型硬顶敞篷跑车S8;2010年7月,比亚迪推出政商家三用中高端MPV车型M6;


不过,彼时由于产品力方面尚有欠缺,加上时机不够成熟,这些车型均未能赢得市场认可。


直到近些年,在电动化浪潮之下,以汉为代表的电动车型终于得到市场的认可,消费者开始用真金白银投票,比亚迪的电动化实力得以凸显。



二、进攻燃油车腹地


比亚迪称得上是一家非典型传统汽车厂商。面对百年汽车产业的巨大变革,大多数中国厂商并未全力出击,比亚迪则是押注电动化最为坚定的那一家。


仅就中国市场而言,近年来,每年约有2000万辆乘用车被投向市场,其中约九成是燃油车。如何促使消费者在购车时优先考虑电动车,是每一位新能源车企管理者的必修课。


通过自研的DM-i超级混动技术,比亚迪打造出超越燃油车性能的混动车型,不断进攻燃油车的基盘市场。其目标是通过更好的产品力和相近的价格,吸引用户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逐步实现对燃油车的替代。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2年论坛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给出这样一组数据,用以说明发展混动车型的重要意义:


2021年全年,插混车型在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高达45%,但中国只有18%。截至2022年3月,中国有超过60%的家庭仍然是无车家庭。插混车型可以实现短途用电、长途用油,是家庭第一部车的合理选择。


比亚迪认为,如果说纯电动车重点解决了增购需求,那么插电混动则有效解决了更多家庭首购和换购需求,对庞大存量燃油车市场,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此外,相较于纯电,插混的变革相对温和,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从燃油车到纯电动车的平稳过渡。



为什么比亚迪的混动技术会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这里必须要提及比亚迪在去年1月发布的DM-i超级混动技术。


传统混动车型采用“以油为主”的设计架构,搭载的电机功率小,电池容量也仅为1度电左右。而比亚迪DM-i超级混动采用“以电为主”的设计架构。准确来讲,这是一种以大功率电机驱动和大容量电池供能为主,电池电量最小8.3度电,以发动机为辅的串并联电混架构。


在比亚迪DM-i车型推出之前,购车成本高昂一度成为混动车型的推广瓶颈。彼时,由于混动车型的售价较同级别燃油车型的售价高出数万元,购买混动车型的用户需要5-7年的时间才能收回多出来的购车成本。


在很大程度上,比亚迪的成功之处就在于,DM-i在采用比传统混动更先进架构、实现更强性能的同时,在购车阶段基本实现了油电同价,并依靠更低的油耗实现整个用车生命周期的更低成本。与同级别燃油车相比,DM-i车型在性能、舒适度、豪华感等方面均实现超越。


在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的发布会上,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要让DM-i超级混动进入紧凑型车、中型及中大型SUV细分市场,在红海中杀出一片蓝海,加速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此后,比亚迪借助多款DM-i系列车型,进攻燃油车腹地。其中,秦PLUS DM-i、宋PLUS DM-i和汉DM-i三款车型均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三、扩大用户群体


现阶段,比亚迪正在着力推行的动作是扩大用户群体覆盖范围。比亚迪原有的王朝网车型主要面向更为成熟的用户群体,而海洋网车型主打年轻用户群体。


海洋网车型有望成为助力比亚迪销量攀升的新兴力量。其中,e平台3.0首款车型海豚和最新车型海豹,均引发了消费者热捧和市场热议。


海豚


海豚是一款A0级纯电两厢轿车。这种车型在全球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本田飞度、大众Polo等明星产品都曾是年销超过10万台的热销车型。


A0级轿车覆盖的人群广泛。无论是作为年轻人的首购车型,还是作为承担上下班、买菜、接送孩子等家庭用途的增购车型,A0级轿车都是合适之选。


不过,A0级燃油车市场现有的车型陈旧,内外饰、动力、智能化等配置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加之受到A级轿车、A0级SUV在产品和价格方面的持续挤压,A0级轿车销量逐年下滑。


海豚瞄准的正是这个青黄不接的细分市场蕴藏的机会。凭借“电动机 轿车”的越级操控体验、更加丰富的智能化配置,以及超越同级别车型的空间释放能力,海豚在A0级车型市场中获得了足够的替换增量。


上险量数据显示,2022年1-6月,海豚销量达5.9万辆。自2021年8月上市交付至今,海豚累计销售超8万辆。


海豹


海豹是一款主打运动风格和操控性能的B级纯电轿车。


多年来,合资品牌为B级车市场打造的爆款车型,如凯美瑞、雅阁、帕萨特等,基本属于没有明显短板、比较均衡的“水桶车”,售价在18-25万元之间。


向上看,豪华品牌B级车市场则基本被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等BBA旗下的王牌车型统治。虽然这些产品的售价一般达到30万元以上,也依然凭借BBA的品牌号召力瓜分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可以看到,20-30万元的价格区间是B级车市场的模糊地带,无论是合资品牌的顶配车型,还是BBA旗下“34C”的低配车型,都不能完全让消费者满意。


海豹进入的正是这样一个市场。它尝试用纯电车型远优于燃油车的加速和操控感受,以及年轻、运动的设计风格,赢得那些更注重产品本身的理性消费者的青睐。



四、停产燃油车的底气


通过以比亚迪汉树立产品标杆、以DM-i系列车型进攻燃油车腹地,比亚迪逐步站稳市场,目前已形成“纯电 混动”双轮驱动的态势。


2022年4月,比亚迪宣布从3月开始已停止生产燃油车,集中精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就此成为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


敢于在全球众多车企中率先停产燃油车,并专注于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的底气来自技术、供应链、品牌三个方面。


技术优势


正如美国科学家罗伊·阿玛拉指出的: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新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其长期影响。比亚迪近年来推出的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就是可以产生长期影响的关键技术。


其中,DM-i平台使得比亚迪插混车型不仅在成本上接近燃油车,而且在油耗、性能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


e平台3.0则覆盖从A级到D级全系车型,支持前驱、后驱、四驱三种动力形式,将比亚迪旗下纯电车型进一步模块化、架构化,未来比亚迪所有纯电车型都将基于此平台打造。


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又陆续发布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智能扭矩控制系统iTAC,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推进技术升级。其中:


CTB技术将车身地板与电池上盖集成到一起,从而简化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在提升集成效率的同时,加强了车身强度和刚度。


iTAC技术通过适当降低扭矩或输出负扭矩等多种控制方式,维持车辆稳定、减少打滑,提升了车辆极限操控性能的上限。


供应链优势


比亚迪已经纵向打通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形成其他整车厂商不具备的供应链垂直一体化能力。


疫情期间,全国汽车供应链多次经受行业性不可抗力考验,但凭借高度垂直整合能力,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展现出极强的稳定性,支持其新车型的上市和销量的快速提升。


4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0.54万辆,同比增长136.5%,环比增长1.1%;而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4月批发销量为28.0万辆,同比增长50.1%,环比下降38.5%。


品牌优势


奔驰主管研发的董事韦伯曾表示,发展电动车的最大关键是电池。比亚迪以电池技术起家,近年来在业内首提“刀片电池”概念,形象地描述了电芯的排布方法,而“针刺实验”则让不完全懂得电池技术的普通消费者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刀片电池的安全性。


有了“刀片电池”的加持,结合“DM-i超级混动”技术带来的“节油”标签,比亚迪已经逐步构建起“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品牌影响力。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型时,往往会将比亚迪纳入优先考量范畴。


而近期公司市值突破万亿大关,也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了显著的舆论效应,进一步提升了比亚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结语


在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举办的2010年,“电动汽车”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一个过于新颖的概念。


彼时,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年销量已经跃过1800万辆大关,但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仅为0.5万辆,占比尚不足1%。


时过境迁,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291.8万辆,渗透率相应跃升至14.0%。


作为一家非典型传统主机厂商,比亚迪成功抓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不断推动自身转型,最终迎来销量和口碑的双丰收。


经过长达二十余年的技术研发和口碑积淀,比亚迪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已经相当显著。


展望未来,通过进一步拓展海洋网、腾势、甚至高端品牌等序列,比亚迪会将目标用户群体拓展至市场上几乎所有年龄段。


在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提高的大背景下,随着比亚迪依托优势产品进入更多细分市场,其新能源车型销量有望保持攀升态势。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