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2:16:03来源:
如果说,去年汽车产品召回数量之多,成为近年车市一个“奇特”现象。2019年伊始,围绕多个豪华品牌的召回事件,再次将整车生产制造商在采购、生产、制造等流程中的缺陷推上风口浪尖。
无可否认,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汽车召回代表着一家企业负责任的态度,消费者们早已习以为常。然而,时至今天,在国内只要涉及汽车“召回”,除了释放出一种“产品质量缺陷”的信号外,部分车企那种被动、拖拉的态度,也足以让人们对汽车召回问题上存在异样的解读。
上汽通用居去年召回量品牌榜首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去年备案并公告的资料显示,全年国内各主要汽车产品生产者实施缺陷汽车召回共计223次,涉及80家车企的270余款车型,车辆数量规模达12,555,529辆。
数据显示,2018年单次召回数量超过50万辆的有4次,不到2017年(13次)的四分之一。车辆召回数量上百万的有3次,分别是上汽通用、一汽大众和东风日产。其中,去年9月份上汽通用一次性宣布召回3326725辆,涉及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下的14个车型,使上汽通用2018年召回车辆数量最多的厂家排名榜中位居第一。召回数量排名前三位的车企,召回规模都是上百万辆。当然,数字比较惊人的背后,也和这三个品牌销量保有量较大有关。
以召回品牌归类划分,合资车型召回数量占据八成。其次是自主品牌,召回达到12%。此外,进口品牌召回约占比8%。在2018全年,自主品牌共实施了22次召回,召回车辆数量达到153.7万辆。
2018年汽车召回数量最大的品牌及召回原因
“死亡气囊”仍在持续背锅 发动机问题居召回数量首位
其中,按照召回问题性质划分,排名靠前的问题分别为“前悬架下控制臂衬套”、“安全气囊”、“发动机熄火”以及“机油增多”等问题。“前悬架下控制臂衬套”这一问题,导致上汽通用成为召回数量最多的车企。具体来说,问题在于车辆配备的前悬挂下控制臂分体式衬套,在受到较大外力冲击时可能发生变形或脱出,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失控。
而在国内消费者中引起关注的,无疑是“机油门”事件,引发2018年上半年集体投诉频发。由于“机油增多”问题,使东风本田的品牌形象急剧下降。“机油门事件”更让存在类型问题的其它品牌也主动宣布召回相关车型。据统计,该问题共召回9次,召回总量超过142万辆。
前几年,在业界引发震荡的高田气囊事件,曾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召回规模最大的一次。而去年仍然有不少车企为此背锅,因为他们使用的正是高田气囊。比起2017年高田气囊涉事车辆突破2000万辆。2018年在召回榜单TOP10的车企中,由于该气囊引起召回的品牌仍然有四个。事实上,进入2019年之后,1-2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汽车召回品牌中,克莱斯勒召回部分2013-2016年款进口牧马人21176辆,召回2014-2015年款进口克莱斯勒300C 5766辆;特斯拉拟在下月召回的14123辆进口Model S;丰田召回的少量老款进口花冠,也都是高田气囊惹的祸。
不过,和2017年召回事件主要集中在“高田气囊”上比较,2018年“发动机问题”导致的召回数量更多,涉事规模波及3565243辆车。
2019年1-2月主要汽车召回事件
新能源车召回比例达13.46%
28年首次迎来负增长,使整个车市处于风雨飘摇中。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却一枝独秀,依旧保持高增长趋势。不过,在召回问题上,伴随着销量的迅猛增长,同样存在不和谐声音,最突出的体现在召回比例高企。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共召回新能源车辆13.57万辆,占到全年汽车召回总量的1%。如果对比同年新能源汽车100.8万辆的销量数据,新能源汽车召回比例则高达13.46%。其中,北汽新能源累计召回6.94万辆,众泰汽车召回3.13万辆,比亚迪(腾势)召回1.01万辆,特斯拉召回8905辆,力帆汽车召回6431辆,江淮汽车召回4248辆,路虎(中国)召回3406辆,华晨宝马召回2001辆。召回原因主要集中在车辆电池、制动助力真空泵以及专用变速器三个方面。去年在新能源车的召回中,北汽新能源11月份宣布召回2012年2月28日至2018年5月8日生产的部分EC、EV、EX、EU、EH、威旺EV系列纯电动车,无疑是该领域规划最大的一次召回事件。召回原因是制动助力真空泵存在缺陷,可能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制动助力不足,甚至失去助力。
和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召回的原因有些和其相同,比如轿车的安全气囊、制动助力、发动机曲轴等问题。但去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的非共性原因主要来自电池、制动助力真空泵及新能源车专用变速器三个方面的问题。除了上面所说的北汽新能源大规模召回,主要是制动助力真空泵的故障所致;江淮汽车的召回,是由于电池热失控,容易导致动力电池起火;力帆汽车的召回,是因为纯电动汽车专用变速器存在的安全隐患。
当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虚高成为普遍问题时,原车对于安全问题的考虑不足,更使人们对接受新能源车仍然投以怀疑眼光。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梁罗喆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3-05-24 12:16:00
2023-05-24 10:16:41
2023-05-24 10:16:26
2023-05-24 08:16:56
2023-05-24 08:16:25
2023-05-24 08:16:10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3-05-24 10:16:35
2023-05-24 10:16:20
2023-05-24 10:16:07
2023-05-24 08:16:36
2023-05-24 08:16:19
2023-05-23 18:16: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