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1 08:16:29来源:
天津出租车要调价了。今后各类车型(不区分排量)的起步价可能统一调整到3公里11元,车公里运价统一调整至2.2元/公里。据说还有夜间费什么的。
作为民国最洋气的城市之一,天津的“出租”可不是从1990年代的黄大发开始的。
上世纪20年代,除了人力拉车还有更上档次的马车流动于显得十分宽敞的马路上。相比黄包车价格要贵上很多。那当时打车得花多钱呢?以国际大都市上海为例,坐上一个小时的黄包车就要大洋4角,按面值相当于现在的20多块钱。大城市工人家庭全家月收入大概在36大洋左右,相当于现在的两千多,出门打的得掂量一下啊!
也有按里程议价的,《买桥票》里就辛辣讽刺了欺负外地人不认道还漫天要价的无良脚夫。如今在天津站趴活的个别出租车还有这样的恶习,真是应该让他们好好复习一下这段经典。
和今天的出租一样,民国时的黄包车夫也要缴“份儿钱”,根据史料查到,车夫每月大概要上交25块大洋的份儿钱,一位努力的车夫一个月大概可以收入60大洋,但还要缴牌照费和违章(老外交警可厉害着咧)。最后落手里的,也就平均10块左右,相当不容易。
你说还有牌照费?对,不仅有,而且不便宜。还拿上海举例,上海工部局发黄包车牌只收2块大洋,但到了市场上就一路飙升至750块,一辆崭新的黄包车要价50块,想干上这行就要准备800块现大洋,很多人靠倒卖黄包车牌养活自己。
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生活相当艰苦,但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如果不努力就要饿肚子。奸懒馋滑是拉不了车的,得是“飒利”的棒小伙才行。投机倒把,怨天尤人是养不活自己的。
1903年开始出现了最早的出租汽车。中国用汽车作为出租车最早的城市是哈尔滨,最有名的出租车公司是上海祥生公司。
天津是中国最早可以买到汽车的城市之一,第一家车行成立于1913年,名为“美丰洋行”,独家销售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制造的福特牌、林肯牌、马克瑞牌汽车。随后1915年天津就出现了出租汽车车行。当年一台汽车的销售价格在3000大洋左右,因为维修困难,二手汽车仅值数百元,所以当年的出租车行都选择收购二手汽车进行翻新上路运营。
(图为民国时期的出租车发票)
乘坐出租车价格昂贵,一小时要价5大洋左右,这还不算小费。熟练的出租车司机师傅一个月可以挣到30块。出租车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出行方式,那时候出租车主要服务租界,拉豪绅、洋人和政要。比如溥仪、张学良、赵四小姐等名流出门都要搭乘出租车。一些文艺界大腕出行也会选择出租车,这在当时是身份的象征。
一些出租车行还经营承接婚礼车队的业务,和现在的婚礼车队没什么两样,也是要挂上彩绸和鲜花,三五成队,还要军乐队在车队前方伴奏游街,招摇过市十分阔气。普通百姓是无法享受这样的婚礼的。
-----------------------------------
很多天津民俗历史学家无比向往上世纪20-30年代的天津卫。确实,作为一个随处可见洋人,消费水平与国际接轨,与上海呼应的北方国际大都市光是出租车行就有近百家,出租车数量一度达到300多台。路上能看到黄包车和出租车穿梭不息的画面,当时的出租车就有点现在专车的味道,方便、舒适、专有。因为时代总是会淘汰落后的,不合时宜的。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出租车行业日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更廉价便利的公交车和自行车。经营规模较大的出租车行改革实现公私合营。和旧中国一样主要服务于外事活动,接待外宾友人、参与交易会的外商、华侨、港澳同胞等。普通百姓乘坐出租车还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1953年,天津市成立“联营社”,组建了“出租汽车同业公司”。1956年成立了“第三商业局福利公司租赁总站出租汽车服务站”。1975年元月一日成立了“天津市出租汽车公司”。
天津路面上开始跑着有顶灯的汽车了。
新中国公路上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出租车的选择也多了起来。吉普、华沙牌、菲亚特牌甚至是解放卡车都被当作出租车使用。
70年代的出租车,既有可乘坐4人的吉普、华沙、菲亚特,也有能够容纳9人的天津旅行轿,甚至还有可乘坐45人的解放牌大轿车。
吉普车的包车租价为每天20元,一天限用9个小时、40公里之内,超一公里加收4毛钱。吉普车临时用车租价为每公里4毛钱,每等候15分钟加2毛钱。全市有12个服务站点,包括北站、东站、总医院、儿童医院等,服务范围是市内六区。
想要用辆出租车,乘客需要先到分布在东站、和平站、友谊宾馆、总医院等地的场站调度室申请。
调度员会根据乘客的需求,在调度单上记录乘客的用车时间、起始地点、车牌照号以及司机姓名。
到了定好的时间,司机会把车开到乘客想要乘车的始发地,但要收取来时50%的空乘费。
80年代的每个早晨,住在河北区辰纬路附近的市民都能看到一辆辆擦得锃亮的出租车从天津市出租汽车公司大院驶出。
80年代最洋气的职业是什么?听诊器、方向盘、劳资科长、采购员。可见当时出租车司机的地位可不像“拉胶皮”的那么底层。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全面盘活,开始向国外招商引资,接纳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出租车公司也逐渐改变经营规则,一些私营出租公司成立,老百姓接触了一个新词儿:“招手停”。
“计划调配”方法下的供需矛盾已经逐渐解决,老百姓手里可以自由支配的货币也多了起来,出行方式也有了更多选择,乘坐出租车不再是奢侈消费,出租车带来的便利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进入到90年代,北京甚至提出了“一招手能停5辆出租车”的目标,出租公司全面接纳私企注册,想当出租车驾驶员的可以找到出租公司购买出租车和牌照使用权,只要按月上交管理费就成,这和“黄包车”的运营模式颇为相似。这个租车运营模式也被称为“北京模式”。
而在更多天津市民的记忆中,和平区承德道和建设路交口的出租汽车站才是天津出租汽车公司所在地。
开了20多年出租车的多瑞祥师傅说,其实那里只是业务科和总调度室,因为挂着“出租汽车”的牌子,很多人都以为公司就在那儿呢。
1984年,多瑞祥从公用局技校毕业分配到出租汽车公司,队里分配他开上海牌轿车,可给他高兴坏了。
这车是仿制德国奔驰的,6个缸,双化油器,前座整个跟一大沙发一样,躺着睡觉都没问题,冬天车上还有暖气。
上海牌轿车在当时的售价是2.5万元一辆,算起来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四十年的收入总和。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上海牌轿车是局级干部的配车,本身就代表了地位和身份,据说在改革开放以后,上海汽车制造厂门前经常会出现一个人背着一麻袋钱苦苦恳求买一辆上海牌轿车的情景。不过,因为级别不够,这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人还是买不到上海牌轿车。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租汽车公司也承担了一部分政治任务,在北京召开的许多大型会议都会从天津出租汽车公司调车,中央领导来天津视察,如果市里的车不够用,也会用出租汽车公司的车辆,当年出租汽车公司的很多司机,至今还留着跟领导人的合影。
出租车司机师傅来自社会,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想握上方向盘也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培训,开好出租车不光是驾驶技术要十分过硬,谦逊礼貌和诚信的服务态度更加关键。
------------------------------
90年代,新时代的“骆驼祥子”越来越多,几乎所有80后的孩子都有几个家长是开出租车的发小。
80年代,除了为结婚、生小孩儿、生病住院的市民提供用车服务,出租汽车主要包给了电力局、市政局、园林局这类有钱没车的单位。
1978年分配到出租汽车公司,现在海河出租汽车公司工作的窦桂芝回忆,当时长期外包的车不下100部,另外,像引滦入津工程、中环线、外环线、高速公路的建设,施工单位都会包出租汽车公司的车。
1982年窦桂芝还开着出租车为天津高考送过试卷,那时候人不许回家,在宾馆住了一个星期。
每天早晨,司机们都会提前20分钟到公司为车辆做保养,里里外外都得擦干净才能出车。公司每星期都要开“亮车会”检查车辆卫生。多瑞祥说,那时我们不叫跑活儿,我们叫跑业务,统一的工作服,上班必须穿戴整齐,司机都特别顾及自己的形象。 出租车司机必须要对全市的道路了如指掌。大家每到公休日都骑着自行车跑遍天津市,很多老司机至今还能随口说出当时的道路情况。
198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到天津拍摄电影《日出》,包车接送演员从国民饭店到拍摄现场,多瑞祥每天都用他的上海牌轿车接送方舒。他回忆说,那部电影拍了两三个月,方舒已经出名了,不过也没明星架子,对我们都特客气,在天津首映的时候还给我们单位不少电影票,让我们过去看。
1986年,多瑞祥告别上海轿车,开上了新的波罗乃兹。80年代坐出租车是一种昂贵的时髦。那时候个人打车的大多是开皮包公司的,他们叫“跑盒儿”,有点儿路子,钢材、石蜡、沥青,什么都倒腾,挣点儿中介费。
80年代中期,天津出租汽车在全国大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1984年底,天津银导出租车公司成立,进口了200辆日产尼桑汽车,排量是2.0。1985年3月16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天津出租汽车公司合办中北汽车公司,采用排量3.0的尼桑公爵汽车,这种车型在日本也是皇家级的用车。从1985年到1987年,天津宾馆、友谊宾馆、燕园国际酒店(现喜来登大酒店)、第一饭店等相继组建了合资的出租汽车公司,采用的车辆包括马自达、皇冠、蓝鸟等进口汽车。
出租车司机这个工作的含金量特别高,那时候干部工人上班一般都得带中午饭,多师傅上班就没带过饭,都是包车单位请客。有时候包车的客户还会多给个10块8块的。他抽烟吃糖也基本没花过钱。因为结婚都找出租车公司订车,他最多的一天从中午12点半到下午3点半一共拉了7对儿结婚的,公司调度给安排得好极了,一档儿完了准是下一档儿。
办喜事的给司机发烟,少的两盒,大方的给4盒,多瑞祥的对象和他在同一个车队,开菲亚特。两个人两部车最多的一天拉了73盒烟,都是前门、恒大,那阵儿最好的烟。
1988年公司将出租车“半包”给司机,每月交1000多块钱给单位,单位为每辆车提供400升汽油,车坏了也负责修理。
天津民俗文化馆大院内停着一辆黄大发 资料图
1990年,公司开始全面承包,司机每月交公司1650元,修车、汽油全由司机自己花钱。1992年,公司购进一批黄色夏利车,多瑞祥换了新车。
那些年,多师傅就是玩儿着干,一个月毛收入也有1万多,最后能净赚个七八千块,当时上班的挣三四百就算不错的了。
这里还是要怀念一下黄大发,曾几何时游走于天津的大街小巷都是“小黄虫”。价格便宜,装的下自行车是黄大发的巨大优势,我至今还记得儿时坐在后面放倒的车座上,扶着爸爸自行车的车架,看着挂在驾驶楼后面格栅上的暖壶和用易拉罐做成的烟灰缸随车行驶时摇摆,听着爸爸和司机师傅抱怨“沙尘暴”的情景...
黄大发、红夏利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淘汰,像图中这种花冠和夏利出租车并行的场面已经很难看到了。听出租车师傅说,当年从大发夏利换车的时候看着工作人员把车上的牌照和计价器拆下来,很多老师傅都哭了,站在车前迟迟不愿离开,再最后收拾一次熟悉的车厢,擦一次挡风玻璃...
2018年,天津夏利宣布停产,一代“国民车”就此落幕。
而出租车的更新换代已经到了夏利N系列了吧,花冠,威志,海马福美来,起亚千里马,捷达(2,3,4,5代),桑塔纳(普桑,3000,志俊,新桑),凯美瑞,伊兰特,索纳塔,这些也都在路面上能见到。
而网约车的兴起,让人们出行的选择更多了。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3-05-01 08:16:17
2023-05-01 08:16:04
2023-04-30 18:16:17
2023-04-30 18:16:03
2023-04-30 18:15:50
2023-04-30 18:15:3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3-05-01 08:16:24
2023-05-01 08:16:11
2023-04-30 18:16:10
2023-04-30 18:15:57
2023-04-30 18:15:44
2023-04-30 16:16: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