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元朝安西王府「宋理宗」

时间:2023-07-06 14:16:20来源:

作者//拜啸霖

图片//作者/网络

安西王府遗址位置图1

元代安西王府,是元代治理西北的机构,也是忽必烈赐予其三子忙哥剌的王府。

京兆路,是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汗,赐封给其同胞四弟忽必烈的封地,一定程度堪称忽必烈的龙兴之地。忽必烈在潜邸时,以关中为“汉法治理”试验田,命廉希宪、商挺等治理关中,为后来忽必烈与七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奠定了丰厚的物资基础。三子忙哥剌,是忽必烈极为器重的儿子,忙哥剌一度也心有与二哥真金争储君的欲望。

至元九年(1272年)十月初一日,忽必烈为了安抚忙哥剌,封其为安西王,统御河西、吐蕃、四川诸地(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川、西藏南部),以京兆(今西安)路为封地,授二等螭纽金印,驻兵六盘山。

安西王府遗址位置图2

史载,至元九年(1272年)忙哥刺受命出镇京兆,次年在浐河的两岸修建了安西王府。安西王府统辖的地域非常大,包括今陕西、四川、青海、甘肃、宁夏、西藏等省区以及山西、云南、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城外有王宫,即上述大汗子国王忙哥剌之居也。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


安西王府遗址1

安西王府遗址2

安西王府遗址3

两年后的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又将忙哥剌由 “二字王安西王”晋封为“一字王秦王”,赐一等兽纽金印,同时兼绾安西王印,成为元朝首位配有两个王印者,开京兆路(今陕西西安)、开城路(今宁夏固原原州区开城镇)两个藩王府,是元朝初期西北、西南的最高统治者。南宋灭亡前,忙哥剌统御的京兆路、开城路,具有无可比拟特定的战略地位。

忽必烈将物产丰饶和战略要冲重地赐予忙哥剌,足见其对这个儿子的重视。这从其对五个儿子的分封可以看出:

三个嫡子,太子真金(二子)统御华北地区,北平王那木罕(四子)镇戍漠北老家,秦王忙哥剌(三子)据有西北、西南,为帝国军事和政务左中右三大骨架;两个庶子,忽哥赤出镇云南,奥鲁赤出镇吐蕃。

五个儿子中,惟有忙哥剌统辖两大战略要地,富有极其特殊的使命:在灭宋战争中,安西王负有督战川蜀,节制东川、西川两个行枢密院军事的权力,可派兵直接参战,可派员巡视督战,调解将领纠纷,奏报战况;在与窝阔台系的纷争中,负有防范、监控、蚕食秦州、巩州、关中阔端兀鲁思的使命;还负有镇戍关中之责、防范新归附的西蕃诸部之责……都是事关大元帝国生死存亡的大事!忽必烈不仅仅给了三子忙哥剌“好地方”,还给了忙哥剌仅次于太子真金的权利和荣耀。


安西王府遗址附近的斡耳朵(都加了土)小学

史料记载,忙哥剌受封安西王初期,“统河西、吐蕃、四川诸处,其令称敕教于陇、于凉、于蜀、于羌,兼管怯怜口民匠总管府、织染提举司等”;六个月后,陕西四川等处行省被废,安西王相府行省之前的权力。《元史》记载:“其大如军旅之振治,爵赏之予夺,威刑之宽猛,承制行之”“安西王国秦,凡河东、河南、山之南与山西食解池盐地(即山西解州盐池,今山西运城),皆制使,督其赋人,悉输王府”“自余商贾之征,农田之赋,山泽之产,盐铁之利,不入王府,悉邸自用”“(安西王)开国三年,诏许凡官关中者,职与不职,听其承制迁黜”。

由这些史料记载,可见安西王府当时的地位之高、权力之盛,行政权、军事权、任免权、刑法权、财赋权尽归其有。而这一切的核心背景,是六盘山位于宋、金、吐蕃、西北诸地环绕的枢纽地带,处于南北交通中枢,是蒙古军对南下北上的军事战略要道,是灭南宋的战略要地。

安西王府遗址扑倒的残碑

安西王府遗址

安西王府遗址——斡耳朵遗址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11年后,即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取“安定西北”之意,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其目的也是提高京兆府、六盘山地位的战略意图。

次年,又将京兆、六盘山赐封给军事才能突出的三子忙哥剌,皆因特殊时期特殊军事战略的需求。

至元十五年(1278年)冬十月,随着首任安西王、忽必烈第三子忙哥剌的去世,以及灭南宋战争接近尾声,元朝对于安西王府兼领陕甘川军政的历史定位发生了变化。

至元十七年(1280年),朝廷罢撤安西王相府,置王傅③,分设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各领所辖地域的军政事务,安西王府的辖境、军政权力被大大削弱。

50年后的皇庆元年(1312年),元成宗铁穆耳为了再次削弱安西王阿难答的势力,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奉元”含义有两种说法,一为遵奉天道,一为遵奉大元。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