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甘肃 古迹「甘肃玉门引才」

时间:2023-07-10 12:16:00来源:

直隶秦州

秦州

画卦台,在州北三十里三阳川,伏羲始画八卦之地。今雪后犹见卦痕。按,河南陈州,亦有卦台。

龙马洞,在州东南。按,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而今有龙马洞,未得其详。史记,伏羲都于陈。

女娲洞,在州西南。按,帝系谱,女娲,风姓,与伏羲同母。今州北四十里,有娲皇庙。相传为女娲生处。

秦祖故里,在州境。祖,孔门弟子,笃于守道。唐封少梁伯。宋加封鄄城侯。

壤驷赤故里,在州境。赤,孔门弟子,长于诗书。唐封北征伯。宋加封上邽侯。

石作蜀故里,在州境。作蜀,孔门弟子,唐封石邑伯。宋加封成纪侯。

成纪废县,在州西五十步。帝王世纪云,庖羲氏生于成纪,孕十二岁而生,故曰成纪。汉置成纪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周复置,属秦州。旧志,秦州,本治上邽。开元二十二年,地震,移州治于成纪县之显亲川。天宝初,复还旧治。大中初,又移于成纪。宋因之。又韩公城,即州之东、西关城也。庆厯二年,守臣韩琦,以州东西居民、军营,皆附城旁,因筑外城,凡十一里,与内城聫合为一,秦民徳之,称为韩公城。

上邽故城,在州东四十里。秦武公十年,伐邽戎,置县。汉曰上邽县,属陇西郡。隋为天水郡治。唐置秦州。开元中,移治成纪。天宝初,还治上邽。后陷吐蕃。大中三年,收复,治成纪。

西县故城,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秦庄公,为西陲大夫。汉置西县。晋改置始昌县,县废。又有戎邱城,在西县城西南。

望垣故城,在州西北。汉置,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晋,县废。

绵诸故城,在州东四十五里之邽山,下有古城遗址,即绵诸城。秦有绵诸戎。汉置绵诸道,属天水郡。魏置县,属畧阳郡。西魏省。

黄瓜故城,在州西南七十里。魏太平真君八年,置黄瓜县。水经注,黄瓜水,东流黄瓜县北。周,县废。

天水故城,在州西南七十里。汉上邽县地。唐初,析置天水县,旋废。宋复置,属秦州。绍兴初,没于金,分置南、北二天水县。南天水,隶成州。北天水,亦覊附焉。嘉定初,升为天水军。九年,移天水县旧治。元初,废入成州。

陇城侨县,在州东三十里。时陇城为金所侵,宋乃寄治于此。

秦州故卫,在州治东。明洪武二十五年建,今裁。秦亭,在州东南五十里,即秦始封地,又名董亭。九域志,成纪县有董城镇,即此。

诸葛垒,在州东二里。俗谓下募城,其旁有司马懿垒。俗谓之上募城。又上邽县北八里,有姜维垒。

隗嚣连城,在州北郭外,后为崇宁寺。杜诗: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今土人常掘有磁器,名曰汉磁。

铁堂庄,在州西。姜维宅,在天水东十里铁堂峡内,四山环抱,中有孤冡,相传为维祖茔。

升仙台,在州西南一十五里。升仙观,世传,老子于此升仙。宋蒋之奇有诗。

东柯草堂,在州东南东柯镇。杜甫之秦,寓侄佐居,r有示佐诗,自开茅屋下,只想竹床眠之句,即古北枝村也。距城三里又有西枝村,岩窦玲珑,有杉漆之利,甫尝欲居之,有西枝村寻置草堂,夜宿赞公土室诗。

街亭,在州东南七十里,即马谡为张合所围处,今名街子口。

地网,在州西南,故天水、长道二县界。金陷陜西天水、长道,并当边境,地势平衍,敌骑充斥,步兵不能捍御。宣抚吴璘乃创设地网,其制于平田间,纵横凿为渠,每渠阔八尺,深丈余,连绵不断如布网然。明年,金人重犯天水,始不得逞。天水元管三百六十条后,増为五百五十四条。

雄武堂,在州东三里。吴璘尝于此发兵。

临渭氐迹,在上邽东南,渭水之阴。蒲氐世居其地,至蒲洪,应谶,更姓苻,至坚,僭号为大秦。

玩芳亭,在州南。池沼间杂花木,丛茂。

木门,在州西南九十里,即魏张合,中伏矢死处。松雪字刻在大雅堂,其碑有四。明御史卢郡刘仑,为之序。

清水县

清水故城,在县西十五里牛头山下,俗亦谓之西城,对今县城而言。汉置,公孙述,初为令于此。后汉省。晋复置。唐陷于吐蕃。大中二年,收复,权隶凤翔府。后唐移置于上邽镇。宋复故。

陇县故城,在县北。汉置,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凉州刺史治焉。晋废。后魏,改置陇城于畧阳县界,非故治矣。

秦岭废县,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后魏置伯阳县。隋开皇中,改名。唐贞观十七年,省县,入清水。

冶坊故县,在县北四十里卧牛山,其地多冶坊,今为冶坊镇。宋为寨。金置县秦州,改属西宁州,并入清水县。

白石城,在县西北四十里,即白崖堡。后魏所筑。宋开宝间,置堡。

大元城,在县北六十里。宋平章段伟所筑,今为大元堡。

弓门城,在县北七十里。秦昭王所筑,命白起守之。宋太平兴国间,筑为砦。

赵充国宅,在县北二里。东汉建安中,建为寺。

秦安县

成纪故城,在县北三十里。汉置,县属天水郡。后魏省。周复置,属天水郡。唐属秦州。开元二十二年,徙新城,而故城遂废。金正隆中,始以宋之纳甲城,置今县。

陇城故县,在县东北九十里。隋志,天水郡陇城县,旧曰畧阳,置畧阳郡。开皇二年,郡废,改曰阿阳。六年,又改陇城。唐武徳二年,置交州。八年,州废,属秦州。后随州陷,废。后唐长兴三年,于归化镇,复置。宋、金因之。元至元七年,并入秦安。

畧阳故城,在县东北九十里。汉曰畧阳道,属天水郡。永平中,属汉阳郡。晋属畧阳郡。其地,当陇口之要。

安戎故城,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汉置戎邑道,属天水郡。后汉省。后魏改置安戎县。

显亲废县,在县西北三十里。汉成纪县地。建武中,封窦融弟友,为显亲侯,国于此,属汉阳郡。晋为显亲县,属天水郡。后周,县废。显亲故城,在成纪县东南。

街泉废县,在县东北。汉置,县属天水郡。后汉,省入畧阳。郡国志,畧阳县有街泉亭,即故县也。元和志,即马谡与张合战败处。

临渭故县,在县东南八十里。汉陇县地。魏析置,又置广魏郡。晋太始中,改郡为畧阳,仍置临渭县。后魏并入陇城县。

新阳废县,在县西南。三国魏,析置新阳县,属汉阳郡。晋属天水郡,后废。

长川故城,在县东北。后魏置安阳县,兼置安阳郡,又领乌水县。西魏増置北秦州,又改交州。隋开皇初,郡废。又改交州为纪州。安阳为长川。大业初,州废,又废乌水入长川。唐贞观三年,省入陇城县。

勇士故城,在县西北。苻秦时创置。

鸡川废县,在县西北三十里。宋治平中,置鸡川砦。金升置鸡川县。贞佑四年,改属西宁州。元省入秦安县。其地有鸡川谷,鸡川水出焉,俗谓之水洛口。

兴国城,在县东北,与畧阳相近。后汉初平中,畧阳氐筑城于此,号为兴国城。

礼县

长道废县,在县东三十里。本汉上禄县地。魏收志,秦州有汉阳郡,治兰仓县,俱太平真君年置。又领谷泉县。后周郡废,省水南县入焉。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长道。唐属成州。宋属西和州。元至元七年,省。寰宇记,成州旧有长道等县,以吐蕃侵扰,百姓流移,并废为镇。咸通十三年,成州奏人户归复,土田渐辟,置长道县,改属秦州。九域志,熙宁六年,以长道县属岷州,葢非故治也。

大潭废县,在县南八十里。隋志,汉阳郡有潭水县,西魏置潭水郡。后周,郡废,并废甘若、相山、武定三县入焉。唐属成州,贞观初,改属宕州。广徳中,省入良恭县。宋乾徳元年,合良恭、大潭二镇,置大潭县于上木竹谷,属秦州,后改属岷州。宋末废。

礼店故城,在县东四十里。元志,陜西行省领礼店文州军民府。明洪武初,改置礼店千户所,移于今治,属岷州卫。成化九年,巡抚马文升以其地广民繁,奏设礼县于所城西。顺治十六年,省所,入县。

废守御所,在县治西。明洪武四年建,今裁。

武植戍,在县东北,又北有安民戍。武植水合流于安民戍南,又南经武植戍西,是也。其西南又有平夷戍,皆后魏所置戍守处。

徽县

河池故城,在县西十五里。西汉置,县属武都郡。后魏曰广化,置广化郡。隋废郡,改名。宋移治固镇,即今县。县废。

思安废县,在县东南。隋志,后魏置思安县,属广化郡。大业初,省入河池。

永宁废县,在县东四十里。本河池县之永宁乡。元初,升为县,属南凤州。至元元年,与河池县俱省,入徽州。

河池戍,在县西。又西有仇鸠戍,俱后魏置。

两当县

两当故城,在县东三十里。本汉故道县地,以两当水为名。后魏置县。隋志,河池郡,领两当县。后魏,兼两当郡。开皇初,郡废。宋移治广乡镇,即今治,而故县废。

尚婆城,在县西。水经注,尚婆水,歴两当县尚婆城南。魏故道郡治。

开宝废监,在县东。宋建隆三年,置银冶。开宝五年,升为监。治平元年,罢监官,以监隶两当县。元丰六年,废。

吴郁宅,在县西南嘉陵江上。唐杜甫与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侍御名郁。

直隶阶州

阶州

福津故城,在州东南八十里。本汉武都郡地。隋志,后魏置翫当县,为武阶郡治。西魏又置覆津县,及赤万郡,领赤方、接难、五部三县。后周,郡县并废,省入覆津。唐属武州,后改福津县。后唐,移阶州,治焉。元省福津县,入州。州志,阶州旧城,在坻龙冈上。明洪武五年,改建今城于此。

将利故城,在州西北。本汉羌道县地。隋志,武州治将利县,旧曰石门。西魏,改曰安育。后周,改曰将利,置武都郡。又改曰永都郡。隋废,大业初,置武都郡。又有东平县,后周并入。唐为武州,后没吐蕃,废。

平乐故城,在州东北。汉置平乐道,属武都郡。后汉废。魏收志,修城郡有平洛县,太和四年置,后废。九城志,将利县有平洛镇。明置平洛驿,皆即故平洛也。

孔提故城,在州东北二百里。魏收志,武都郡领孔提县。西魏置孔提郡。后周郡废。

建威故县,在州北。后魏置白水郡,后改为白水县。西魏改立绥戎郡。后周,郡废,改为建威县,并废洪弘县入焉。唐贞观元年,省建威,入将利。

赤万故城,在州东,故福津界。魏太和四年,置赤万郡,后改为县。后周,废入福津。

皋兰故城,在州东北。氐人所筑。魏时置戍。唐大厯二年,置行武州。景福元年,更名阶州,治皋兰镇。后唐移阶州,治福津,仍领将利县。宋因之。元省入阶州。

葭芦故城,在州东南七十里。三国时,姜维与邓艾,相持于此,置葭芦戍,亦为葭芦城,后为仇池氐所据。齐建武初,葭芦入于西魏,置武阳郡,治葭芦县。后周,郡废,并县入盘提县。盘提山,在县东南,故名。唐武州陷后,废。

阶州废守御所,在州治西。明洪武四年建,今裁成县。

同谷废县,即今县治。后魏置白石县,属广业郡。西魏改曰同谷。后周置康州。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唐属成州。宋宝庆三年,以理宗潜邸,升为同庆府。元复曰成州。至元七年,并同谷县入州。

下辨故城,在县西三十里。秦下辨邑也。汉初,曹参攻下辨,即此。寻曰下辨道。后汉移武都郡,治焉。建安二十五年,昭烈进兵汉中,遣张飞、马超屯下辨,曹操遣曹洪拒之。既而先主有其地,亦谓之武街城。景耀末,魏司马昭使诸葛绪出武街,以侵汉。隋志,后周废下阪县,入修城。下阪,即下辨也。

泥阳废县,在县东。隋志,同谷县境有泥阳县。西魏废入同谷县,即今泥阳镇。

栗亭故城,在县东五十里。五代后唐置,属成州,本同谷县之栗亭镇。清泰三年,置县,理栗亭川。宋因之。元废。

上禄废县,在县西南。汉置,县属武都郡。后汉因之。晋废。水经注,上禄故城在仇池东南。隋改仓泉为上禄,在仇池北,非故县也。

阶陵废县,在县西北。汉置嘉陵道,属武都郡。后汉废。水经注,汉水,入嘉陵道为嘉陵水,世俗名之阶陵,是嘉陵即阶陵也。后魏改阶陵。周改为仓泉。隋改为上禄。仇池山,在南八十里。唐宝应初,州陷吐蕃,县废。

武都故城,在县西,古白马氐地。前汉书,武帝开白马氐,分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土地险阻,居于河池,一名仇池。晋仍为县,亦属武都郡,后废。魏改南秦州,治洛谷城,领仇池郡,其后移治阶陵,而此城废。

建威故城,在县西北。后汉末所置,戌守处也。后为仇池氐所据。旧志,建威城,在阶州东北三百六十里。

仇池故城,在西和之南,成县之北,相去各百里。其山四面斗絶,棱角外向,自成城郭、楼橹之状,上有羊肠盘道三十六回,其上有平地,方二十余里,田百顷,泉九十九源,亦名百顷城。古为白马氐杨氏所居。杨氏世雄,守据其地,杨难敌筑城于上。苻秦陷仇池,徙其民,空百顷之地。太元十年,苻坚败杨定,徙歴城,置储畜于百顷,自称陇西王。自杨茂捜据仇池,其后浸盛,然亦称藩。于南北间,后拓拔魏取其武都仇池之地,杨氏始衰。梁天监五年,魏尽有汉中,遂击杨氏而灭之。仇池之兴始,终凡二百一十一年。

建安城,在县北,本名歴城,后改建安。隋志,有建平县,后周省入仓泉,即建安也。通典曰:建安城在同谷郡西七里,去仇池九十里。

龙门戍,在县西南,仇池东南。

浊水城,在县西南,亦曰浊水戍。水经注,汉水,东南迳浊水城南,又浊水出浊城北,皆即此。

赤亭,在县西南。后汉虞诩,破羌于此。

绛帐台,在县东北一百七十里。相传,汉马融设教处。杜甫宅,在飞龙峡口东。杜甫寓秦,曾过夏于栗亭。

文县

阴平故城,在县西北,古羌氐地。汉武开西南夷,置阴平道,为广汉郡。蜀汉建兴七年,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克之。景耀六年,姜维闻钟会治兵关中,表请遣张翼,分护阴平桥头。既而魏将邓艾,自阴平入蜀,由邪径,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髙谷深,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縁崖,鱼贯而进,遂至江油。华阳国志,蜀克阴平,魏亦遥置阴平郡,属雍州,及蜀亡,始合为一。阴平自晋永嘉以后,氐、羌据之,不为正朔所班。至后魏平蜀,始置文州,理阴平郡。隋罢州。唐武徳初,复为文州,治曲水县。唐大厯十四年,西戎犯边,刺史拔城而走。建中三年,以旧城在平地,窄小难守,移故城东四里髙原上,即今城也。寰宇记,曲水县,在南、北二江之曲,直西五里平地,唐徙髙阜,号曰文台。宋端平后,兵乱,州废。

长松废县,在县西南百里,本阴平县地。西魏析置建昌县,为卢北郡治,兼置文州。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长松,以地多乔松为名。大业初,州废。唐属文州,贞元六年,省入曲水。

正西废县,在县西南五十五里。西魏置,属文州。隋属武都郡。唐贞观元年,省入曲水。

甸氐故道,在县西。汉志,广汉郡领甸氐道,白水出焉。晋省。 姜维故城,在县东七里。姜维筑此,与邓艾相守。邓艾城,在县东七 里,即魏景元四年,邓艾伐蜀时所筑。

郭公城,在县东。昔魏郭淮,攻廖化于阴平所筑。水经注,白水自合羌水,又东迳郭公城南。

废扶州,在县西。魏置邓州,后改宁州。唐初,为扶州。大厯中,废为镇,以属文州。元领同昌、帖夷、尚安、铒川四县,俱废。今按遗址在旧城西一百六十里,夹清江,域中有桥梁,多平壤,宜稻麦,久为番所据。

卢北城,在县东五十里。昔时戍守处。后周置。隋废。因葭芦镇为名。

安昌城,在县东北三十二里,旧戍守处也。后魏尝置安昌郡于此。西魏废帝立宁州,修筑此城,为州治。

飞仙阁,在县西一十五里山。岩刻“飞仙阁”三字。玉枕,在县东山,有石,状如玉,枕在巉壁间,人迹所不能到,但可望见之而已。下有驿,曰玉枕驿,今废。

文台,在旧文州治,后天牢山麓。宋刘鋭登此,死节。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