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姓与氏的产生与发展「于姓的来源和历史」

时间:2023-08-12 18:16:21来源:

编辑:胥伟易社


导读:古今是相对而论的,比之于今天,民国以前皆为古;比之于夏商,西周以后皆为今。研究历史问题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解读,而不是想当然任意其说。今天研究姓氏文化,很多人对以往的学术著作往往不加分辨的去引用,却忘记了我国历经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君权神授的唯心论蒙蔽着许多人的眼和心,其学说的局限性是有的。今天我们已经用科学的唯物观来看待问题,加上现在的考古实证远多于前人,我们更应该客观地看待问题。上古氏姓不同于今天的姓氏(是)。上古先有氏而后氏有姓,氏是统而以姓别之;今天的姓氏(是)是姓之别,姓为统而氏(是)别之。

氏与姓的演变过程:

氏(上古)——因氏定姓(黄帝)——赐姓命氏(尧舜)——因国为氏(夏商)——分封制及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制度下形成的今天姓氏(是),即姓之别宗(西周)。

老子在《道德经》中开篇明义:“道可道,非恒(常)道,名可名,非恒(常)名;无名万物始,有名万物母”,也就是告诉我们因为被命名才产生了这个缤纷复杂的世界。“氏”和“姓”也是命名之一。《易经》曰“帝出乎震,齐乎巽”,同样讲的是:帝(伏羲)来自于东方,命名了万物,使不齐者致齐。

氏和姓命名文化之一,是人类步入文明的表证。

一 关于氏

(一)氏的产生

《说文解字》:“氏,巴蜀名山岸肋之阜欲坠落者为氏。氏崩,声闻数百里”,即巴蜀先民称呼山半腰摇摇欲坠的巨石为氏,氏若崩落,声闻数百里。可见其声势多么浩大惊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更是由英雄书写的!因而氏又被借指在人类迈向文明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推动性作用的先贤。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等。其中每一个氏的出现使得的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分工,从而形成不同特质的氏族部落,如牧羊之西羌,犬猎之北狄,射猎之东夷,捕食之闽、蛮、蜀,精于制造构作之工氏族,以及中原之轩辕氏的农耕文明等。

人类由一个氏的出现慢慢分化,生成新的氏族部落;其每一位传承之首领都被冠之于“xx氏”的称号。每一个氏的出现都表明一个新的文明产生,每一个氏族部落的形成都是这种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据传说神农氏传承了九世(也有十一世之说),被黄帝取代的即末任神农氏帝榆惘。

黄帝和炎帝都是少典氏之子,少典氏也是一个氏族部落,少典氏或许应该是少(shao)典氏,即能够光大先王功德的人(《说文解字》:典,五帝之书,庄都说:典,大册也)。伏羲氏结绳记事,开创人类记述祖史的先河,能指结述事者即少典,也就是说是伏羲氏的史官。

指结述事即解疙瘩,日积月累,记事之绳结越来越多,就产生了死疙瘩,只能快刀斩乱麻弃置了,所以后来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来记录,当然文字之产生也是前人很多实践经验积累而在仓颉时候结的果。传说当仓颉创造文字后“天雨粟,鬼神哭”,文明之威力可见一斑。

知识就是力量,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主宰这个世界!少典氏的传承就是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因此作为少典氏后代的神农氏和轩辕氏才能够进一步光大祖德,成为华夏民族的共主。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是少典氏创造的文明文化的传承者。

(二)氏的演变

轩辕氏黄帝取代神农氏炎帝,统一了东南西北各氏族部落,成为华夏共主,设四伯、立百官管理四方,处理各种事务,形成了国家的雏形。氏也慢慢演化为官氏族,如管理农业的弃之后稷氏、管理制作的垂之共工氏、管理山林的益之虞氏等,氏官谋政享食采之禄(即获封地赋税之享)。

二 姓

(一)姓的产生

人类在蒙昧时期,无婚姻配偶观念,群居乱媾造成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各种遗传性疾病的出现影响人类寿命。漫长的生活实践中轩辕氏黄帝发现了这一弊端,为了阻止弊病的产生的原因,于是他依据各个氏族部落的生产生活特质给其制定“姓”来加以区别,并规定“同姓不婚”。姓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姓”的产生其作用就是为了“别婚姻”。姓同氏不同禁婚,氏同姓不同可以通婚。同姓不婚使得人类婚配现象从族内乱配变为族外婚,有效地减少了遗传疾病的出现。族外婚也使得人类优良基因重组,使得人类的寿命和智慧得以提高,从而使人类有了伦理观念,产生了礼仪制度,人类文明大现。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始祖”,而带领人类初入文明的伏羲被尊为“人文初祖”。

相传黄帝吹律定姓,那么姓就出现在黄帝时期。伏羲氏之風姓和神农氏之姜姓便是黄帝所命名的,在此之前是有氏无姓。

黄帝“吹律定姓”(或许是“垂律定姓”的误解,即依循各氏族的特质定出不同的姓),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华夏部落共主,为了加强联盟之稳定,同其他部落联姻。《晋语 国语》“黄帝子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十二姓”,说明黄帝至少和十二个部族有姻亲关系。由此可见政治联姻始自黄帝啊!

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十二姓即姬、酉、祁. 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即同轩辕氏而姓不同)。唯青阳(少昊挚)与夷鼓同为己(纪)姓,青阳,方雷氏之甥;夷鼓,彤鱼氏之甥(即方雷氏女节和彤鱼氏费修同姓不同氏,下面西陵氏嫘祖和方相氏嫫母也同);唯青阳(玄嚣,西陵氏嫘祖子)与苍林氏(方相氏嫫母子)同于黄帝,皆为姬姓。之所以为十二姓是因为首先他们有功德,其次他们是获封留在舅氏之族做首领的,这个姓便是他舅族的姓。今天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如摩梭族等还保持有走婚现象,婚生子由舅氏家族抚养,这就是古老习俗的遗留。

(二)姓的传承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这句话讲的就是姓的传承。人各有其所由生,即人因父得化生,因母得育养,己之身源于父,父之身源于祖;人各有其祖,其所得之姓实其祖之受姓,因建功立德而功获封土地,究其祖源,赐其祖姓而使其奉祀。(后来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也源于此)

《左传 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子为天下人树立表率,追寻他受姓本源而赐予他继承本姓,封给他土地叫他管理他的宗族,并根据他的功劳命名其氏族之名。而被立德赐姓者往往有不世之功,如弃是帝喾之子,帝喾之父为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玄嚣(青阳)为姬姓。《史记 周本纪》“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也,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是播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其他如禹之姒姓,舜之姚姓,殷商之子姓等都是对其祖姓的继承。(西周立国,访舜后裔封于陈,使继舜祀,因为舜贵为帝,所以另别姓为妫姓,因此被称为妫满)。

上古的几个帝王之姓風、姜、姬、姚、子(古字子上有“巡”去走之之六划)、苡(姒。姒是汉代才有的字,禹祖食苡而生因而为姓)均为九划,可能也是九五至尊之意吧。

禹以后家天下,本姓即国姓,夏之“姒”姓,殷之“子”姓即国姓,而其他诸官氏之姓伴之传承,氏或有岐而姓不变,职不变,如后稷氏一直都为后稷,即农师,为姬姓之传承。《生民》《公刘》之诗可以为证。而其他如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等,变异不等。

综上所述,氏和姓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证。氏的产生远早于姓的出现,由氏形成氏族,姓是为了别氏而产生的,姓即氏之姓,姓统于氏,氏别于姓。这也为后来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奠定了基础,是人类完全进入父系时代的标志,子女随父姓,父姓随祖姓,祖姓依族姓。族姓即氏姓。


“殷道亲亲”,夏商虽然进入家天下的国家统治模式,然而首要重视的是母系之传承,“兄终弟及”也即是兄弟轮替当政,哥哥死了弟弟即位,最后的弟弟死了再传给哥哥的儿子,直到商朝后期才慢慢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如殷纣王(名受)是嫡长子继位,而其哥哥微子启却不得继位。

“周道尊尊”,西周立国后,参照这个模式创立了《宗法制》,明确了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具有继承权和祭祀权,而其他诸子为小宗,无祭祀权和继承权。这才导致出现了今天的姓氏(是)。

对上古部分姓氏的臆测

伏羲氏之风姓:伏羲仰观天文辨八风,明四时交替之序;俯察地理画八卦,定八方上下之位。从此人类有了时空方位的概念,醒开民智如风动虫生年之始也,故为風姓。

神农氏之姜姓:《说文解字》“羌,羊种也”,即以牧羊为生的部族,故为姜姓。

轩辕氏之姬姓:《说文解字》“颐,养也”,黄帝时期农耕文明大规模出现,天下人皆得其养,又黄帝发明了养生术,教人顺时调养,寿命大大提高,因此为天下人之父母,天下人皆得其养,故为姬姓。

有虞氏之姚姓:捕猎之前先举行占卜,从而确定猎狩的方向和能够获得的猎物情况之兆,故为姚姓。去年中央台《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一期非洲少数民族的节目,其生活方式就是这样的。此姓为帝舜之祖姓。

等等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