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陕西同州梆子「走进大戏台中国梆子大赛」

时间:2023-08-27 08:16:20来源:

1956年11月21日,《西安日报》在第3版“文化生活”版面刊发了署名“赵洪”的一篇文字,《陕西艺苑里最老的一枝戏剧花朵——记同州梆子二三事 》,据了解,赵先生已过世),比较难得。


在陕西艺苑里,最老的一枝花朵要数同州梆子了。西安乱弹、西路秦腔都是由它孕育出来的,其他如蒲州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河北梆子不是由它的影响而产生,就是吸吮它的乳汁而长大的。可以说,它是我国梆子戏的开山祖(注)。可惜,近三、四十年来,它渐渐枯萎,几乎断根绝种了。这次陕西省文化局邀请了陕东诸县的同州梆子老艺人来西安公演,使这枝将要枯萎的花朵复活,不能说不是我们陕西戏曲事业中的一椿大喜事!

【上图】1941年演出的同州梆子《反徐州》

【图片说明】以下为各种版本的同州梆子戏剧





同州梆子起根发苗是在陕西同州,流行在所谓“二华关大水,三城朝郃阳”的同州所属十县。听这次来西安公演的七十六岁老艺人王谋儿说,他听老人讲,在清朝乾隆年间,同州梆子就由山西上府、祁县、太谷、平遥、介休一带的“票号”商人带到了北京。那时 ,山西的“票号”(如今日的银行)很有钱,常常养戏班子。同州和山西只隔一条黄河,他们就过河来整班整班子买戏,供自己玩赏。因而,象大荔滹沱村就有专门以培养戏曲演员为职业的人;训练成一批演员,排上了几出戏,就全套人马卖给了山西商人。在清朝宣统二年,同州梆子艺人王谋儿同李桂亭、季同州(即同州儿)、王庭选四个人,曾在北京与长命儿(盖陕西)、京旦等同台演出。据王谋儿讲,同州梆子当光绪年间在北京很红,有很多有名的演员。生角门里,有胡胡生、一杆旗(狮娃子)、七百三——狗胜(指身价很高)、成元等;旦角门里,就更驰名了,有盖陕西——长命、黄三儿、元元、雨露儿和艺名叫“一碗水”、“两股风”的演员等多人 。当时不知那个剧种有个旦角叫“三盏灯”很红,待同州梆子旦角“两股风”出台后,压倒了“三盏灯”;在戏迷中就盛传着“两股风吹灭了三盏灯”的佳话。同州府一带老人的口里还传说着“黄三死了,还有唱旦的里”这样的俚语,以比喻事情还有希望;可见黄三这个演员在人民群众中影响的深远了。花面门里,有艺名“八百黑” 、“一声雷”、双元、“顺和”等。同州梆子不光在北京红过一时,而且还有班子流传到张家口、大同、包头一带去了。陕西人清朝时在四川做生意的很多,同州梆子也跟上这些生意人下过四川。不过,在四川就不象在北方各省那样受欢迎了。

在外地同州梆子这样流行,在它的发源地——同州一带自然更是兴盛了。听现有的老艺人们说:光绪年间,同州梆子最有名的是地主老财供养的四大班和四小班。四大班即是:柳村集棠家、潘驿汉隆家、寺前凉桄家和许庄简仁家。渭南南焦家、板桥常家、大荔铜堤村、华州少华村刘寡妇家几家班子叫四小班。在北京出名的演员多是这里训练出来的,当地也拥有一批自己的好演员和琴师。清末时郃阳坊镇田谋儿、渭南孝义赵家成立的同州梆子班子也很有名。当时,同州梆子班子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同州、山西的大地主和大商人,经过了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和陕西的回民起义,以及辛亥革命,地主、商业资本家的经济基础动摇,戏班子失去依靠。象老艺人王谋儿说的,到民国初年,成了“标统”老爷的天下。今天张大人要戏,明天又跟上王大人转,弄得艺人们吃苦受气,生活无着,就吃粮当兵的当兵了,有几亩地的都回家捉锄把去了。另外,有些“大人”以自己喜爱的戏,来代替别的剧种。不是拆你的台,就是不准演,甚至有位“师长大人”收了所有同州梆子各班的箱,要他们改唱西安的腔调。到了民国十几年,只剩下了艺人们所谓的“庙前打虎,庙后分脏”自己成立的份子班了。这时,只不过是一些无家可归、无处可投的艺人们混一碗熟食而已,到了给几斗包谷就给演出的地步了,那有力量去发展艺术呢!经过民国十八年的年馑,民国二十一年的“虎列拉”,艺人们流落的流落他乡去了,死的死了,辛亥反正时,严孝会标统在醴泉与清兵作战,死了同州梆子艺人数十人,民国三年在引驾回与豫匪白狼作战,又死了同州梆子二百多艺人,再也成不起班子,自此再没有专业的同州梆子戏班子了。一些有名的同州梆子的有名艺人,就流落到各地为别的剧社去教戏了,来西安的就更多。正旦赵杰民(老福生儿)、武行头皂皂子就改唱了西安乱弹,给易俗社教戏;张海牛、阮双喜、李桂亭、王庭选、碎保儿(毛老爷)在榛苓社、长庆社、三意社教戏,象今日的惠济民、何振中等,都跟他们学过艺。又如名小旦双全儿(金不换)等又去了汉中,流落各地了。王谋儿学艺的澄城金盛班培养出来的三百多个演员,现在只剩下了他和“宝生子”(侯宝生)、“迷三县”(朱林逢)三个人了。现在总集起来带琴师一起,也不过三、五十个人了。

在同州梆子老艺人公演之先,我有机会看了他们的两场招待演出。从我这个初和同州梆子识面的观众和一个戏剧的外行眼里看来,这些老艺人不但保持着同州梆子的独特风格,而且拥有一批古老的传统节目,以及许多精湛的表演艺术,至于音乐和唱腔上的遗产就更多了。我禁不住要向文化领导部门和戏曲工作者呼吁,抢救这枝艺术之花!把这个优秀的艺术遗产加以保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州梆子】

同州梆子是陕西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古称“同州”的陕西大荔,也称“东路秦腔”或“老秦腔”。它历史悠久,明末已经出现了专门的演出班社。同州梆子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主要板式有“二六板”、“慢板”、“二导板”、“流水板”、“垫板”、“滚板”等,其唱腔因为旋律的不同而有欢音、苦音之分。同州梆子的伴奏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乐器以二股弦为主,辅以琥珀(月琴)、板胡、二胡、唢呐、三弦、琵琶、笛子、管子、海笛、笙等;武场使用打击乐器,包括牙子、板鼓、堂鼓、梆子、手锣、云锣、大锣、铙钹、铰子等。同州梆子行当齐备,有正旦、老旦、老生(须生)、花脸、武生等角色,表演各具面貌。

同州梆子的传统剧目达一千多本,其中一部分今已失传,抄存的有两百多本,主要是历史戏,其中文武兼备,包括《黄逼宫》、《破宁国》、《反五关》等经典作品。

同州梆子深刻影响着陕西其他剧种及后来产生的其他梆子腔系剧种,对这些戏曲样式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